7月9日,在新三板挂牌交易的充电桩运营企业北京富电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电绿能”,证券代码:430087)正式终止挂牌,富电绿能的公告表示,截止2018年6月29日,富电绿能未能按照规定时间披露《2017年年度报告》,因此被新三板进行了终止挂牌交易处理。
富电绿能也因此成为首家退市的充电桩运营企业,根据富电绿能发布的公告,对于公司终止挂牌有异议的股东,富电绿能控股股东吕勤燕承诺对所持股份进行回购,但需要在7月15日之前通过快递邮寄书面申请材料,超过期限视为放弃,吕勤燕则不再承担回购义务。
据了解,富电绿能是富电集团旗下公司,庞雷为富电绿能法人代表和董事长,富电绿能第一大股东为庞雷的妻子吕勤燕。此外,庞雷还是另一家新三板上市公司赛特康的董事长,但是6月,庞雷把赛特康的法人转移给了庞雷的亲弟弟庞勇。
另据中国证券网披露的新三板富电绿能公司信息显示:经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发现,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与公司取得联系的原因,公司于2018年在北京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做出决定机关为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
对此,EV世纪也尝试联系富电绿能董事长庞雷,但截止发稿时,对方并未就此事件做出回复。
曲线救国的富电绿能被迫退市
从2014年中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开始,很多企业因看到未来市场的巨大市场前景纷纷进入充电桩运营领域。但是充电桩运营投资回报周期长,因前期投入巨大,短期又无法获取盈利,很多企业不少都被迫退出或维持惨淡经营。
富电绿能却还属于早期商业模式探索较为成功的企业之一,其2016年的年报显示,该公司去年拓展的新能源汽车销售业务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并且盈利丰厚,车桩联动的商业模式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2016年,富电绿能营业收入4.96亿元,同比增加852.7%。其中,销售新能源汽车3665辆,实现销售收入3.86亿元,占公司销售收入的77.76%。新能源充电板块收入9784万元,占比19.73%。
当时富电绿能表示,2016年公司的商业模式较上年度发生变化。富电绿能依托于之前在充电基础设施领域的布局,开始切入新能源汽车销售业务,取得了吉利帝豪EV纯电动汽车北京地区的总经销商资格,实现了桩、车联动的增值商业模式,因此实现了盈利。
但在2017年之后,富电绿能与吉利汽车产生分歧,失去了吉利帝豪EV北京地区的总经销商资格。富电绿能因此盈利状况也迅速恶化,今年5月更有媒体爆出,从2017年底开始富电绿能已经开始陆续拖欠员工工资。后来,被拖欠工资的员工经过劳动仲裁后,虽然已经到了申请强制执行,但仍然被富电绿能以各种理由拒绝支付工资,最后只好拉横幅来到富电绿能的充电站或门店讨薪。
在此之前,2017年4月19日,富电绿能曾经通过股权协议从零派乐享手中获得价值950万元的乐电出行汽车租赁(北京)有限公司股权,但富电绿能在缴纳了第一笔资金500万元后,剩下的450万元资金一直未交付,在今年2月也经历了上门讨债的事件。
虽然该事件之后富电绿能发布声明表示,剩下的450万未交付的原因是,发现了零派乐享的主导下所收购的优勤子公司存在约250万元人民币的巨大财务漏洞等原因。但通过一连串的讨债、讨薪事件,也从侧面反映出富电绿能在盈利方面遇到的问题。
总充电量突破10亿度后特锐德进入盈利轨道
与富电绿能不同的是,国内另一家电动汽车充电企业特锐德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电动汽车充电业务平台特来电的总充电量突破10亿度。“这个10亿度,说明充电量的增长已经进入快车道,也代表着公司投建的充电站开始进入盈利轨道。”
特锐德董事长于德翔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公司很多投建的充电场站年投资收益已经超过30%,也就是说充电桩、工程、建设累计投资100万,每年将收益30万以上。虽然特锐德也有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商业模式来弥补充电桩运营方面的前期投入,但是其充电桩业务还在扎实推进中。
而富电绿能在找到新能源汽车销售这一盈利点后,其充电桩的“主业”则是快速萎缩。2016年初,富电董事长庞雷曾表示,2016年预计将建设710个超级充电站,建成28800根充电桩,市场占有率争取达到70%,投资规模将达35.5亿元。但到2017年发布2016年年报时,北京市充电设施公共管理平台显示,富电在京上线运营的充电站只有12座,安装并运营充电桩仅269台,之后也一直没有更多的进展。
充电桩运营企业在发展充电桩业务的同时,顺带通过新能源汽车销售、售后服务等方式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没有充电网络的广泛布局和充电设施的高利用率,与之相关的其他盈利模式也必然很难维持,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经过早期的快速扩张,目前充电桩运营企业普遍都遇到了盈利难的问题。这个盈利难的问题,一方面是很多充电桩运营企业早期把注意力集中在跑马圈地上,很多充电桩使用率很低,而另一方面,很多电动汽车消费者依然面临充电难、里程焦虑的问题。要解决这两者的难题,可能还需要充电桩运营企业不断发挥创造力,尽快找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平衡点,最终实现双赢的局面,从而促进充电桩企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