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制定营运柴油货车和燃气车辆提前淘汰更新目标及实施计划。2020年底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中型和重型柴油货车100万辆以上。2019年7月1日起,重点区域、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推广使用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燃气车辆。
7月17日,深圳市经信委又发布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广使用国Ⅵ车用柴油的通告(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指出,为进一步减少机动车排放污染,改善深圳市环境空气质量,深圳市决定自2018年9月1日零时起在全市全面供应国Ⅵ车用柴油。以前都是车辆排放标准上去了,油品的供应标准跟不上,而此次深圳则是将要全面开始供应国Ⅵ车用柴油。
8月14日,广东省环保厅也发布了提前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方案(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指出,2019年7月1日起,广东省(不含深圳、广州)销售、注册登记的轻型汽车新车应当符合国六标准的排放控制要求。其中Ⅰ型试验应符合6b限值要求,PN(粒子数量)限值在2020年7月1日前执行汽油车过渡限值,即6.0×1012个/km;Ⅱ型试验(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试验)在2023年7月1日前仅监测并报告结果。
这一系列的政策通知密集发出,我们明显能够感觉到传说中的“国六”将很快将照进现实。而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受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重卡行业了,特别是对渣土运输行业的影响更为强烈。
污染矛头指向传统商用车
因为从2015年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开始,机动车尾气污染的矛头就齐刷刷指向了商用车。据统计,机动车排放已成我国空气污染重要来源,柴油车更是机动车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在全国范围,占机动车保有量7.8%的柴油货车,排放了57.3%的氮氧化物和77.8%的PM;在深圳市,占比10.6%的柴油货车,更是贡献了高达90%的氮氧化物和87%的PM。
柴静的《穹顶之下》首次用事实和数据说明,汽车对雾霾的贡献大户是商用车而非乘用车,而在其背后是商用车企普遍造假,假国四车辆公开销售,90%的商用车没有基本环保配置,北京周边夜间行驶的3万辆假国四或环保不达标的商用车,其污染物排放相当于几百万辆私家车。所以当私家车普遍休息的凌晨,反而经常是空气污染的峰值时段。
市场与排放升级的两难选择
被这一残酷现实震撼以后,但凡涉及到空气污染治理、环保治理等问题,舆论和政策的第一目标必然会落到柴油重卡行业。同样是为了应对环保排放标准,为何商用车就成为了排放造假的重灾区?
这主要还是因为,商用车消费者对于车辆的售价和使用成本的变化更敏感,商用车对于消费者而言是生产工具,成本的变化直接会影响到车主的收入。一些车主买了新车没多久就出现环保标准升级,或者货车在很多地方限行,再加上油品升级价格升高,导致很多车主收入骤降。比如国五排放标准实施没多久,各地又开始对提前执行国六排放标准征集民意,导致一些车主现在是买了国五怕国六,买了国六愁国七。
而乘用车的消费者对于车辆的价格和使用成本的敏感度,则远不如商用车主高。首先,乘用车主购买车辆的资金可能仅仅是个人财富的很少一部分,而商用车的购买资金可能就是很多个体车主的全部财富,因排放标准变化而增加的几万元的车价,对于两类人群的影响就有很大差别。另外,乘用车主的用车频率低,而商用车使用率越高产生的收益才越大,所以车价上涨、限行、油价上涨等因素,对商用车主的影响就更大。
用经济学术语就是,商用车消费的需求弹性很大,如果价格提高,商用车的销量可能就会大幅下滑。正因如此,商用车生产企业想要提高价格根据不断升级的排放标准提升价格就很难,于是他们更容易选择造假的方式来打一个擦边球。
不过,打擦边球的日子必须要翻篇了,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了。所以,未来要避免排放标准的不断升级换代,以及不断上升的使用成本,直接选择零排放、使用成本更低的新能源商用车,可能是个更理想的方向。
电动泥头车的绿色探索
深圳在公交和出租车全面电动化之际,解决柴油车、尤其是柴油车中排放最高的泥头车污染问题,已经率先开始布局。2018年,深圳市提出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26微克/立方米的目标,并出台了“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实施城区物流电动化、柴油车改造、绿色施工等“十大工程”。
同时,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自2019年7月1日起,珠三角地区将提前实施国6排放标准,意味着传统燃油泥头车的淘汰更新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深圳市泥头车推广实现一步到位、直接步入零排放时代,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若能实现全市约1.3万辆泥头车电动化,一年将节省燃油5亿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0万吨,减少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碳氢化物排放2.5万吨。
今年5月,在大鹏新区、坪山区开展试运营的比亚迪纯电动泥头车已经获得了市场的检验。数据显示,该纯电动泥头车整车综合续航里程283公里,剩余10%电量。纯电动泥头车操作简便、工作强度小、动力充足、经济和环保效益明显,适应性、技术品质及安全可靠性超出用户预期。
以深圳地铁10号线华南城地铁站市政工程为例,该工地距离万科第五园充电站约10公里。泥头车负责将地铁沿线建设中生产的湿渣土运输到华南城渣土中转场静置,待晾干后再转运渣土码头。工地配置的5台比亚迪纯电动智能泥头车,每天仅需到万科第五园充电站一次,利用双枪快充1.5~2小时充满电。5台纯电动泥头车每天运输1000余立方渣土,实现与传统燃油泥头车1:1等效替换,不仅满足工地全天渣土运输需求,还能通过油电差价给用户创造丰厚利润回报。经测算,该工地一台泥头车每年运营里程约5万公里,普通燃油泥头车百公里油耗50L,油价约6.75元/L,而比亚迪纯电动智能泥头车百公里耗电约138度,平均电价1.2元,与普通燃油泥头车相比,每年因油电差价可节省8.6万元。
纯电动泥头车的到来,对疲于应对排放标准不断升级的渣土运输企业而言是个福音。通过一次性实现零排放问题,一方面解决了城市空气污染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车辆升级换代的问题。同时,高噪音、易超速、易超载、疲劳驾驶、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也能够在电动泥头车上得到更理想的解决方案。电动泥头车更低的使用成本低,也更加适合车辆作为生产工具的高频率使用。无论从城市环境管理角度出发,还是用户的使用需求出发,电动泥头车都能够成为多方共赢的一个选择,这也将是“国六”标准下的一条正确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