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313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显示,纯电动版VELITE 6现身目录,这证明别克品牌在国内布局的首款纯电动车即将与我们见面。也将是通用在国内布局插电混动轿车别克VELITE 5、别克君威混动、君越混动、凯迪拉克CT6插电混动以及迈锐宝XL混动均失败后的又一次尝试。
在中国合资品牌当中,别克属于布局新能源产品较早的车企。在其它车企还在纸上谈兵的阶段,首款插电混动车型VELITE 5已经早早在国内市场上市销售,绝对算是合资品牌新能源领域的先行者。
别克VELITE 5在海外其实是雪佛兰品牌Volt,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沃蓝达,并未悬挂别克车标进行销售。在国产之后,经过换标摇身一变成为了别克品牌旗下的产品。在国内,雪佛兰品牌定位与别克相比略低。如果Volt进入国内之后继续归为雪佛兰品牌下面的话对于产品溢价不利,况且国产VELITE 5并不是一款走量的车型,因此悬挂别克车标便可以顺理成章的拉高产品售价,尽量保障单车利润。
这种做法虽然能够将利润最大化,可补贴后22.98-25.98万元的售价让VELITE 5车型没有任何性价比。与自主品牌同级车相比,VELITE 5的售价要比秦DM、荣威Ei6以及名爵6插电混动版的售价高出将近10万元,高配车型甚至都能买到最新款的比亚迪唐DM了,所以完全找不到VELITE 5这款产品的卖点是啥,难道是一个品牌吗?
VELITE 5搭载的正是目前我们热议的增程式插电混动系统,虽然其在纯电续航里程方面占有优势,可以T字形结构安装在地盘下方的那块18度的电池直接影响了后排中央地板,让原本空间就局促的后排雪上加霜。
消费者手中的钱来之不易,在购车的过程中也逐渐体现出来。其在2017年全年销量仅1500台。2018年1月份销量仅10台,2018年至今销量1700台,刚刚过去的8、9两个月平均销量320台,远远不及自主品牌。而1500台的年销量甚至不及自主品牌受欢迎插混车型月销量三分之一,看来用别克车标并不能拉高产品定位也不能挽救一款车型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高高在上的姿态已不适合中国的新能源市场。
除了别克VELITE 5在国内市场出现了销量及低的情况以外,通用在国内布局的其他新能源产品表现也不太乐观,首先来说凯迪拉克CT6插电混动,其在2017年的总销量仅为400台,2018年7月份仅销售了53台、8月份122台、9月份93台。
而宝马5系插电混动7月销量为1235台、8月份销量为1676台,而在刚刚过去的9月份中,销量竟然达到了2216台。两款车型相比,CT6的年销量都不及宝马530Le单月销量。造成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凯迪拉克在品牌定位不及宝马的情况下,同级别车型定价竟然更高,虽然CT6在与豪华品牌中大型车和大型车之间错位竞争,可品牌第一级是实际情况。
中大型车没能成功,别克和雪佛兰在中型车领域布局的君越以及迈锐宝XL油混车型也没能赢过日系对手。
首先来说迈锐宝XL混动版,其在2017年总销量仅87台,2018年7、8月份销量为0。9月份仅售出1台车。君越其在2017年卖出了2200台,今年7月份销售了179台、8月份销售了40台、9月份销售了38台,与迈锐宝XL相比表现稍好。
可是在与同级别日系油混车型相比后,销量看上去就有些惨不忍睹了。我们以雅阁混动为例,其在今年9月份的销量为4330台,凯美瑞混动9月份也有3047台入账,两款车型单月销量甚至已经超过别克和雪佛兰两款车型年销量总和,定义为产品投放失败一点也不过分。
新车型
在新能源产品VELITE 5失败以后,别克将继续在国内推纯电动版VELITE 6车型。根据工信部资料显示,这款车型将搭载由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提供的三元锂电池组。电动机由华域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提供,其最大功率85千瓦,与现款荣威Ei5相同,我们猜测其电动机应该与Ei5同款。在轴距方面,VELITE 6为2660mm,与Ei5的2665mm相比略短。两款车造型均为旅行车,未来车型定位也相同。
通过Ei5目前的续航水平来推算,别克纯电动版VELITE 6的续航里程很有可能会维持在300公里,即使在增长的情况下,超过350公里的希望也不大。未来售价如果超过16万元的话,整车性价比就不高了,虽然有海外版Bolt EV的技术储备,但在新能源领域,合资品牌溢价能力越来越低,只有更长的续航才是溢价的基础。
通用在国新能源领域布局较早,可谁曾想过如此积极的一个企业竟然是这种结果。但慢慢分析我们会发现,这都是自己造成的。主要就是因为产品力低定价高,而且在燃油车领域也在慢慢走下坡路,别克品牌也只能通过单车以及紧凑级车型走量盈利,定位略低的雪佛兰通过低价车或者大幅优惠来维持销量。当年别克君越、君威、雪佛兰科鲁兹、迈锐宝创造的神话只能通过别克英朗以及雪佛兰科沃兹来支撑,品牌形象持续走低。这种境况想要在新能源领域搬回来不容易,靠五菱?宝骏?靠那召回的333万辆车是不行的,只有研发更好的产品并且吸取之前车型定价、定位方面的教训,不然还会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