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自动驾驶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快节奏的技术变革需要良好的环境支持。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作为国家在汽车与出行领域的第三方智库和跨行业、跨学科、跨部门的产业平台,打造了GIV全球智能汽车前沿峰会品牌活动。
第二届全球智能汽车前沿峰会(GIV2019)于9月21日在武汉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GIV2019以“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场景应用”为大会主题,包含一场高层论坛、两场主题峰会,分别为“自动驾驶前沿技术峰会”和“打造自动驾驶产业体系峰会”。围绕“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场景应用”大会主题,就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前沿技术进展、应用示范、政策法规等热点议题进行交流与研讨。
在9月21日上午的论坛上,威力登(Velodyne)亚太区执行总监翁炜发表了主题演讲《中国ADAS和自动驾驶市场的激光雷达解决方案》。
翁炜在演讲中透露,Velodyne将于10月份宣布一项规模很大激光雷达订单,采购方是亚洲排名前三的车厂。这个订单将持续7年,从2023年到2030年。Velodyne每年将为该车厂提供40万颗激光雷达。2023-2025年涉及5个车型,2025年之后将达到10个车型。
未来3-5年,激光雷达的成本也将大幅下降。以上述订单为例,在2023年-2025年先上的这五个车型,每辆车的前保险杠上放2颗4通道40线的激光雷达,车身周边再放3-5颗Velabit激光雷达,作为防碰撞的需要,整个成本不超过1500元美金。而从2025年以后到2030年,每年每辆车激光雷达成本下行不低于200-250美金,最终将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百元美金的等级。
以下是翁炜的演讲实录(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非常高兴和荣幸能与大家分享Velodyne近期在产品和创新上的动态。今天的演讲一开始比较学术,后来涉及到自动驾驶的成本、实际应用中的产品考量,我们公司被提到两次,都是激光雷达的成本问题。
Velodyne作为激光雷达业界比较著名的一个公司,我们现在的情况是什么,应对Tier1和OEM的需求又做了些什么,这是我今天给大家报告的主题。
David Hall是我们的CEO,2015年他在DARPA,所有的故事是从一次比赛开始的,发明了Lidar,之后十几年的时间我们一路在这个行业还算是领先的地位。今天Velodyne大概有五个方面,我们首先是在这里有我们所有技术研发的Labs,这个Labs有7个主要的工作室,涉及到左右的固态激光雷达、激光雷达和色彩信息的融合等等所有的这些项目深入的研究。
同时,Morgan Hill有一个原来的工厂,做高精地图传感器的生产。同时我们把我们的生产都搬到San Jose新的工厂,覆盖所有车规级的机械旋转的雷达等。除此之外在欧洲和北京都有两个商务和技术支持的中心,服务欧洲和亚洲的这些地区。
刚才谈到我们的产品,这张图给大家讲一下,因为长期以来,业界对我们的评价,尤其是在中国地区,Velodyne仍然是保留在这个形象,很大、很重、很贵、很难搞,其实这四款产品是我们的产品,这三款都是用于地图行业的,这就是最知名的16线激光雷达Puck,它在2015年出来以后实现了无人驾驶和新技术的两项革命,把这两项没有太多发展方向的技术引领到一个新的层次上、一个新的平台上,所以这款产品非常有意义。这个32线Ultra—Puck,是我们真正基于原有技术,等距机械旋转式原有技术,为车研发的,在这款激光雷达以后Velodyne正式从一个激光雷达、一个地图、一个测距离的公司,迈向了无人驾驶,迈向了这个领域。
目前Velodyne主要的三款产品,机械旋转式的,是我们为车规后装市场Robo-Taxi来生产的,主要的产品方向是多线束密集信息收集,它的主要方向是未来5G有了以后城市高度智能化以后担负城市实时信息的收集,所以这款产品并不是真正我要做无人驾驶、我要做自动驾驶,只是其中很小的一方面,主要作为是为了收集足够的实时数据,对于整个城市未来的管控起到数据提供的作用。基于这款产品,它从120线,我们将来再往上发展,甚至将来做到高线束的,500米测距,这是方向。
覆盖长距离检测,还有一款现在已经量产的,看到有实际照片的就是现在已经推出市场的,其他所有的产品我们都完成了底层的基础设施,只等到适当的时机我们就会把它引入到市场上来。这款产品是配合128多线程的,从1厘米到30米的距离,就是短距的,它的特点就是,我测的是球面的、半球面的,测1米到30米,它们两个是配合使用的,这个主要是测远,这个是测近。
这款是旋转式的车规级的,这是在XYZ的点上引入RGB的信息,所以将来是一个彩色的激光雷达,弥补了激光没法辨别色彩信息的弱点。刚才讲到了,远距、多线束。这一系列的旋转式的激光雷达,并不是说不适应市场的需求要退出市场了或者老的技术了,它们是有特定需求的,未来收集城市数据他们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此同时作为前装市场,Velodyne的Velarray这部分是全固态的,我们的产品在Velarray今年最快下个月就会宣布出来,我们亚洲和一个前三名的主要汽车厂合作,Velarray从2023年到2030年5个车系每几十万辆的量产订单合同,最早10月份会宣布出来。
这是32个通道,扫描方式是单通道扫描的时候还做垂直扫描,所以在10赫兹的情况下、比较复杂的城市道路下慢速行驶的情况下,比如说有小动物、也不听话的行人、有快递小哥的时候,慢速行驶的10赫兹的时候可以达到300线,可以清晰的看到前方的任何信息,测距是200米,实际测距,在比较明亮物体的跟踪可以达到250米左右的距离。
在高速场景下,在车速比较快的时候20赫兹甚至20赫兹以上的情况下,至少可以达到128线的线束密集程度,它可以很完美的响应高速场景和低速城里两个场景的需求。远距离探测同时还有一款相仿技术,能够做到单通道、两通道的产品,这个小道大概就是iPhone手机一半的尺寸,可以装在车身周边,在城市内或者是在高速上有汽车插入的时候,你可以有效的跟踪近距离的移动物体,这两个一般都是配合使用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是和Camera一起合作的,因为你在做强装的传感器的时候,车身上边有限的空间,怎么能够把现有的摄像头对内监控、对外监控的仪器都综合在一起,做到最经济化的体积,所以有一款是为这个的。
再上面是我们原有的Velodyne以前的这些传统行业,还有一些服务性的行业,包括船用的,因为大家都知道激光会被水吸收,所以它是没反应的,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有效的利用激光雷达,所以我们有为船用的。同时还有做游戏行业应用的,因为这个行业太多钱了,所以是一定要去合作不能忽视的。
在游戏行业,就是大型游戏场景的情况下,VR和AR这种情况下需要的激光雷达进行的空间精密运算,模拟空间的这些需求。所以我们有三类的产品,主要涉及到汽车行业的两类产品,而且这两类产品目前车规级全部都已经有了产品,我们在和相关的前装和后装的主要企业在进行深度的合作。
刚才讲到我们的新的工厂,这个新的工厂内部看起来大概就是这样,它的年产是100万的辆,大家会说了,即使Velodyne能每年生产100万的激光雷达,但是如果真的汽车上量的话肯定是不够的,我们其实Velodyne是一个研发型的公司,所以我们充分意识到我们在量产能力上是不足的。Velodyne的应对方式,我们将来还是做技术的研发,我们会基于自己的技术和有相关量产经验的合作伙伴进行大规模生产。
刚刚讲到应对车规级的需求,这个工厂生产的,我们经过5年左右的研发、3年左右的试生产、几代的产品,最终我们的产品八通道的激光雷达芯片,我们已经研发完成,在第三季度我们已经在128线上进行了应用,可以看到每块芯片上大概有4个模组,每个模组支持两个激光雷达的发射和接收通道,所以一共有八组通道,未来如果是16线的激光雷达,大概是两层组起来,如果是64线就是八层板子组起来的,大概这种情况。
好处是,就是我在前期激光雷达生产中,满足了大规模的流水线的生产,尤其比较费人工、比较费时间的,就是激光雷达每个通道的步骤,通过它可以做到硬件先做好,然后再进行软件的后期调节,对于整个激光雷达产品的质量和耐久性以及达到车规级标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是奠定了我们Tier1为OEM进行生产的主要步骤,这是第一次我放出这张照片来,这是我们Velodyne比较大的进步。
大家都觉得无人驾驶行业非常蓬勃,激光雷达的应用也炒的很热,到底这个行业有多蓬勃,其实没有各位想象的那么蓬勃。我们在今年CES的时候放出来我们自己Velodyne的一个情况,我们从2005年开始发售激光雷达,到今年的CEO,今年1月份Velodyne一共卖了多少颗激光雷达,这个定义是不同的,很多人说我生产了、我出产了多少颗,不对,你出产多少颗这个成品率,你生产了多少颗但是成品率是多高,这个是要定义的,所以我们一共卖了多少颗?从2005年到现在我们卖了3万颗激光雷达,大家觉得这个市场炒了半天,其实这个市场的量只有3万,整个价值大概5亿美金左右,所以激光雷达的蓬勃期还远远没有到来。
刚才讲到了后装的市场,就是机械旋转式的激光雷达仍然有大规模的需求,Velodyne的后装市场我们还是以这个为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就是希望能做到更多线束、更远距离、更清晰的呈现这些图像,Velodyne将来在这方面我们怎么合作呢,我们会和日本尼康进行生产。
未来Velodyne所有的旋转式机械式雷达,都会通过尼康来生产,目前第三季度开始尼康已经在他仙台的工厂量产VOP32C这款激光雷达,在明年的第一季度VOP16线,也会在仙台的工厂和尼康在泰国的工厂同时进行生产,明年的下半年,128线也会由尼康出品。
和尼康的生产我们主要看中他的高精密度的能力,就是照相机的这种技术能力,所以通过它的生产,我们认为旋转式激光雷达的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将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从目前的结果来看,首批32C送回到我们的工厂进行密度试验,我们已经看到了非常喜人的进步,所以明年开始大家在买激光雷达的时候拿到尼康生产的东西,我相信一定会有一些惊喜。
Velarriy将来会和Tier1进行合作,Velodyne我们其实也非常希望能和你们一起合作这个东西,我们现在放出来有几家veoneer是很重要的,接下来亚洲也会有一个数一数二的Tier1和我们合作量产。这款固态的激光雷达,刚才也看到图像,其实它在Tier1的合作商是高度定制化的,因为基于每一个OEM不同车型的需求,它在扫描的角度、垂直水平角度、扫描的线束、密度、距离上面都会有大量的定制化的需求,这个也是我们的芯片提供了定制化的可能。
目前基本上有两种方式,固态的前装现在基本上都是L2、L3的这种需求,不像Robo—Taxi后装的市场基本上都是做无人驾驶L4以上的需求,所以在OEM和Tier1的前装市场的需求大概两个部位放激光雷达,一个部位就是在车的前面保险杠的部位,为什么会在这儿呢?其实是奥迪A8的设计,大家都是在这个部位,因为他们放出来这个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所以很多人的车型设计都已经完成了,就没有办法太好的去改这个部分,基本有的是放在前保险杠部位。做OEM前装市场另外一部分,瞄准的是未来L4以上的设计基本上都是放在车窗后面,放在越高的位置上。
比较有趣的,在德国的展会上放了一个特斯拉的车在我们展位上,很多朋友都来看这个车,都在问激光雷达到底在哪儿。这个就是车的外观,你们看前边的前保险杠、侧身周边包括后边都找不到激光雷达。里边也没有看到激光雷达的身影,但是这辆车是安装了Velodyne固态的激光雷达的。
激光雷达什么样呢?为了这个车生产的激光雷达长的这个样子,装在什么地方呢?看到这块模拟的挡风玻璃,是装在挡风玻璃后边的,为了做挡风玻璃做了前面特殊的外形。在车里边是什么样呢?你看到这个后视镜,后视镜的上面是安装在激光雷达的下缘的,所以整个前车窗的视野完全没有被激光雷达阻挡,你完全看不到一个很大的,就是激光雷达给你的概念很大很笨重,其实它完全可以放到车里边去,这是我们现在做的前装的这个东西。
大家关心的一点,成本是多少,我们最快下个月发布出来的亚洲主要车厂的量产订单,在2023年-2025年先上的这五个车型,每辆车要放2颗4通道40线的激光雷达在前面的保险杠上,再加上3-5颗的Velabit做在车身周边作为防碰撞的需要,整个成本不超过1500元美金。2025年以后到2030年,每年整车成本下行不低于200-250美金,最终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百元美金的等级。Velodyne经过5年的准备、3年的研发和设计,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为激光雷达爆发提供服务。
涉及到中国地区,中国地区和欧美不太一样,但是相对来说硬件的接受能力蛮高的,但是硬件的应用、软件的能力我们明显的不足,在中国的应用很多车厂都提出来,需要相关的软件进行配合。Velodyne在这部分我们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收购了美国一家做地图的公司,Map AI,通过收购它Velodyne打造了自己的软件系统Vella,这部分我们大概分两个层级来做。
第一层级要做基础的点云数据的处理,这部分希望放在我们本身的运算单元ECU里面,输出一些目标信息,通过这些信息输入到车里面的ECU运算单元里面去,再通过外边服务OEM可以对它进行选配,通过两个方式做这个。
相对来说我们也会应国内市场的需求,因为国内有一些法规,包括数据信息的采集、数据信息的存储、数据信息的传输,都有一些特定的要求,我们希望都是在国内进行的,不希望把这些数据传到国外去,所以应这个需求,我们也会和国内的某一家或者两家以运算著称的初创企业进行深度的合作,去打造Velodyne激光雷达自己整个的软件体系。
这就是我今天的报告Velodyne的情况。非常感谢各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