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步海阔天空。
六年一梦
1978年的某一天,一个英国人在家打扫卫生的时候发现家里的吸尘器坏了。喜欢钻研的他决定自己动手修理。当拆开吸尘器后,他发现他遇到的是自吸尘器1908年问世以来就未解决的问题:当集尘袋塞满脏东西后,就会堵住进气孔,切断吸力。
由此,他花了5年时间,研制了5127个模型,发明了一个不需要集尘袋的双气旋真空吸尘器,引发了真空吸尘器市场的革命。如今,这一吸尘器成为英美日澳等国吸尘器市场的老大。
凭借这项发明,这个英国人一跃成为亿万富翁,并被称为“英国设计之王”,他就是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
除了喜欢设计以外,詹姆斯·戴森还是一名环保主义者。早在1990年的时候,为了解决汽车尾气问题,他研发过一款过滤汽车尾气内颗粒物的装置,只是并没有引起重视。但是从那时开始,为了造车,他一直都在努力。
从2013年开始,詹姆斯·戴森就开始描绘自己的电动车梦:从各大知名车企招兵买马。之后,他陆续从劳斯莱斯、路虎、宾利、特斯拉、阿斯顿·马丁等传统车企挖了不少技术型人才。
戴森正式宣布要造车是在2017年。彼时,虽然官方还未披露任何电动车的外观细节,但是詹姆斯·戴森称,“复制别人的老路是没有意义的,他们将要造的这款电动车不是一辆跑车,也不是一辆价格低廉的电动车。”
2018年10月,戴森还曾公布在新加坡的新建工厂生产电动汽车,计划将在2019年完成首批汽车,在2021年正式下线。
今年5月,戴森公布了车辆的设计草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辆车长约5米,高约1.65米,轴距为3.3米,采用三排座椅布局,整体造型看起来偏向MPV。
每一步似乎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业界都在等待汽车界的戴森早日出现。
一朝梦碎
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这周四,也就是10月10日,戴森宣布放弃电动车项目。
“虽然我们在整个研发过程中竭尽全力,但是我们依然没有找到一个将其商业化的方法”,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在发给员工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事实上,公司已经研发了一款很棒的汽车,但是无法从中盈利。
《金融时报》称,戴森公司在新兴科技领域共投入了25亿英镑,用于研发人工智能、电动汽车、机器人和电池等,其中电动汽车和电池业务各有10亿英镑的投资预算。戴森的这笔投资是否可以覆盖电动车制造所必须的成本,“先人经验”或许可以做个简单的参考。蔚来在4年间烧掉约220亿元人民币,特斯拉这些年烧掉的钱约为50亿美元。
实际上,自戴森宣布电动车项目以来,一直有汽车业内人士质疑电动汽车是不是戴森公司必要的投资,以及戴森是否能够承担业务亏损的情况。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戴森营收为44亿英镑,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增长为11亿英镑。也就是说,20亿英镑的投入相当于戴森一年在全球近一半的营收,近两年的利润。20亿英镑的资金虽然对戴森来说并不算太大,但电动车行业却是个公认的“烧钱大户”,后期投入势必攀升,这让戴森不得不考虑现实状况。
由此,外媒曾评价戴森造车是一场豪赌:如果成功,就可以重新定义戴森品牌;如果失败,则会消耗大量资源,甚至可能使该品牌陨落。
另一方面,随着传统车企和初创公司相继投身电动车研发,这一赛道已经变得异常拥挤,戴森想要杀出重围,难度可想而知。截止目前,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几乎所有试图在电动车市场分一杯羹的企业都面临挑战。
来自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一份报告称,进入汽车市场的门槛仍然很高,制造汽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向电动汽车转型的代价高昂。
诚然,现在的决定已经终结了詹姆斯·戴森的大胆赌博。针对戴森终止电动车项目,彭博社的专栏作家Alex Webb称,考虑到残酷的竞争环境,戴森的撤退看起来很明智。
事实上,无论是外部竞争激烈,还是内部资金风险,戴森终止电动车项目的核心还是因为不能盈利。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要生存下去,商业化成了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新的方向?
尽管戴森将关闭其汽车部门,但它表示将继续开发固态电池以及其他技术,包括视觉系统、机器人技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这意味着,虽然电动车项目撤销了,但是其将继续研发与电动车相关的固态电池。
实际上早在2015年,在启动电动车项目的同时,戴森便斥资 9000 万美元收购了美国固态电池公司 Sakiti3,并宣布将投入10亿美元建设固态电池厂。而随后戴森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研发这一技术,只不过目前没有公布自己的研发进展。
除了戴森,其他想要争夺纯电动车市场的车企也在投入固态电池的研发。2018年,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曾向电池公司Ionic Materials投资6500万美元,以开发电池新技术,目标是在 2025 年让联盟生产的电动车用上固态电池。日媒曾于 2017 年报道,丰田打算在2022 年出售全固态电池汽车。宝马也曾于 2017 年宣布,其与美国电池技术公司Solid Power着力研发下一代固态电池技术,希望能将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两到三倍。
而对于戴森而言,如果能够在固态电池领域做出突破,无论是重启电动车计划,还是转型成车企供应商,其都会是受益者。换言之,与其压上身家在电动车市场豪赌一把,戴森倒不如转而投资固态电池领域,争取商业利益最大化。
基于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优势,固态电池被认为是下一代电动车电池的最佳选项。当然,业界也有人认为固态电池是个很难商业化的花瓶技术。比如,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就曾公开表示其看不上固态电池。不过,固态电池和锂电池,究竟谁才是未来的主流,估计最终还是得接受市场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