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编制之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增速放缓、优胜劣汰加快、技术日新月异的汽车市场,车企都是如何看待“十四五”的形势的?正在上海举行的“2020中国汽车论坛”给出了一些答案。
总体而言,大多数车企对“十四五”的汽车市场持谨慎乐观、或者不乐观的态度,认为汽车销量自2018年出现近3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再加上今年上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汽车行业的整合和优胜劣汰将会加速,一些品牌将永远退出市场。同时,随着节能减排压力不断增大和双积分的强制要求,以及95后和00后成为汽车消费主力,汽车产品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将迅速提高。
上汽集团: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
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划部总经理潘吉明说,从宏观和政策层面来看,“十四五”期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中国经济和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亟待升级,国际范围内逆全球化开始显现。
从市场趋势来看,2019年因为我国人均GDP刚刚跨越一万美元的门槛,对应的乘用车千人保有量大概在160辆左右,离发达国家保有量水平还有较大空间。考虑到国内以地铁公交优先发展的策略,但是千人保有量达到300左右也是值得期待的。
因此,我国的汽车消费市场仍然有相当的潜力。预计到2025年国内乘用车销量渴望达到2400万-2450万辆的水平。
从技术趋势来看,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已经到来,汽车不再是产品,而是承载服务的平台,原本低频迭代的产品正在催生出高频迭代的技术生态,让汽车走向摩尔定律的时代。
企业间的合作和竞争并存将成为主流,一方面受国内产业政策的影响合资合作的驱动因素将变为资源的贡献,海外市场也将加速成为中国品牌的新战场。另一方面车企之间又会采用联盟化的方式分摊长时间大规模的创新投入,以克服盈利荒漠。企业优胜劣汰加剧,豪华品牌份额上升,合资品牌出现分化,销量不足10万甚至20万辆的单一品牌都将面临生存风险。
东风公司:不确定、不乐观、升级、洗牌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唐腾:我们做规划的都觉得“十四五”规划现在真的不太好做。对于“十四五”,我们有一个基本判断,就是不确定、不乐观、升级、洗牌。这不一定全面,但是我们觉得是很突出的特点。
不确定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国际环境,以及科技进步对行业产生的颠覆性变化。二是市场的因素以及中国政府的因素。汽车行业已经在洗牌,但是在国家看起来,这个变化还不够,中国汽车产业仍然是大而不强、资源分散,政府希望行业的集中度能够进一步提升。
不乐观。很多人说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这是从长期来看。短期来看,汽车行业出现连续几年的下行不足为奇。有的媒体说中国汽车行业现在是到处看到旧人哭,但看不到新人笑,这很可能成为未来五年行业的普遍现象。
升级。汽车产业的升级确实提供了新的机会,但是中国品牌能否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能否抓住这个机会,还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最后就是洗牌,汽车行业未来五年的格局会有很大变化,有很多原来坐在桌子上的企业都不会存在了,当然也有很多新加入者。谁能剩下,这个可能还要看谁更能抓住机会,更能够满足未来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广汽集团:不确定、复杂、模糊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吴松说,“十四五”汽车产业发展环境的主基调是不确定、复杂、模糊。总体而言,全球经济面临着巨大挑战。但中国拥有更多机遇。
从市场层面看,中国汽车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品牌竞争更加激烈,新的产业格局加速形成。根据最新预测,2025年产销预测将增长为3.6%,这又回到了“十三五”起点。虽然总量上达到了起点水平,但是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我相信活下来的都是精华。
自主品牌传统燃油车受到了双向挤压,生存空间更加狭小。
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技术、产业变革多方面刺激下,将在市场分化、结构调整中迎来新的增长。随着数字化不断深化,汽车价值不断后移。
智能网联将在“十四五”期间取得重大突破,软件价值超过硬件。从原来的20%、30%提升到现在的50%、60%。
北汽集团:比较悲观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振波说,宏观方面,全球经济贸易化以及信息化的两个大引擎已经失速,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国内随着贸易战以及目前的经济环境以及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对“十四五”期间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是比较悲观的,尤其会影响到汽车行业。
我们对汽车行业“十四五”的预测更悲观一些,2021年的同比增长将超过6%,随后进入自增长状态。到2025年,整个“十四五”期间没有办法恢复到“十三五”2017年的最高点。
在技术领域方向,全球围绕着智能化汽车以及电动化汽车稳步发展,尤其以智能网联汽车,在“十四五”期间有一个非常大的突破,在电动化这一块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突破,电池以安全性突破为主的话,电池引领着电动化的发展。因此我们看到电动汽车在2025年之前,在国内会有一个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