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讯0

CATL总裁黄世霖:CATL锂电产能2020年将达50GWh

收藏
2016-07-07清洁技术投资 综合报道

        2016年,动力电池板块疯长,备受资本市场关注。在疯狂成长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对低调的宁德时代新能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也即业界俗称的CATL)已是当之无愧的“隐形冠军”。

        “我们的电池供不应求,每年产能都在翻番增长。”宁德时代总裁黄世霖对“清洁技术投资”介绍,“我们与相关海外战略合作伙伴的电池合作项目已经排到了2025年。”

        宁德时代专业从事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研发与制造、梯次利用和回收循环利用,提供全产业链的解决方案。2015年,其动力电池占中国动力锂电池市场超过10%的份额,年销量为2.4GWh,仅次于松下(5.5GWh)、比亚迪(3GWh),排名全球第三。

 2.jpg

        不过,业界普遍认为,若论动力电池的综合实力,宁德时代已经超越比亚迪,位居国内电池供应商第一。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在向国内主要车企供应电池的同时,还向国外高端车企(如宝马等)供货。它是中国唯一一家向外国乘用车企提供电池系统的公司。

        黄世霖认为,锂电子电池应用广阔。在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已经形成百亿市场;在电动汽车领域,需求已经逐渐形成,正在蓬勃发展。“更加引人关注的是,锂电用在储能领域,市场容量将比电动汽车还广阔,可达万亿。”

        “我们生产的锂电,既可以给电动汽车用,也可以给储能电池用,看你用在哪里,这是我们现在的模式。”黄世霖解释,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的电芯都是一样的,只不过电池包的封装技术不同。

        黄世霖介绍,宁德时代非常注重研发。“每年研发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去年研发预算达6亿,占营业额的1/10。”


磷酸铁锂和三元各占一半

清洁技术投资:今年你们的产能有多大?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是如何分配的?

黄世霖:今年已达成7.5GWh产能,磷酸铁锂和三元各占一半,均衡发展。接下来每年翻番,到2020年底,希望总产能达到50GWh,预计累计总投资超过300亿。

在产能扩张的同时,我们非常重视电池的安全问题,电动汽车安全是一个复杂工程,在全生命周期内,包括化学安全、高压安全、机械安全和功能安全四大方面,且热电相互耦合。目前使用我们电池的新能源汽车累计行程超过25亿公里,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

清洁技术投资:你们与宝马等国外高端车企在电池上如何合作的?

黄世霖:我们与国外车企的合作,一般与他们传统的方式一样,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独立展开合作,然后形成标准化的平台产品。在电池研发投入上,车企也会投入一部分,主要由我们投,比如华晨宝马发布的、被人们称为中国首款高端电动汽车——“之诺”电动车,它的电池系统就是我们与宝马共同研发,由宁德时代制造整个电池系统。

未来电池系统或由车企来做

清洁技术投资:业内有一种说法是三元电池适合乘用车,而磷酸铁锂电池适用商用车。你如何看?

黄世霖:这是从安全性考虑出发的,商用车载人多,用的电池多,安全尤为重要。试想一下,一辆载满乘客的电动汽车,如果发生着火事故,你想影响会多大!因此,在商用车使用三元电池的安全性得到证实之前,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对的。

因为这两种电池热失控后的机理不同。三元电池热失控后,会自我产生氧气,燃烧会非常剧烈,可能会发生爆炸。同样发生热失控时,磷酸铁锂电池则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所以,在没有充分把握的情况下缓用,是稳妥的选择。不过,我认为,这也是一个过渡性的现象,三元电池的安全性能目前也在快速提高,电池系统技术及安全保护措施也在快速进步。不久的将来,电动汽车电池的选择性会更广。

清洁技术投资:现在做电池系统的,既有像你们这样的电池企业,也有第三方企业,还有车企。未来你认为由谁来做电池系统会成为趋势?

黄世霖:未来的趋势可能是车企自己做,电池系统涉及到电池与各种车型的配合问题。第二个选择可能是车企与电池企业成立合资公司,专门生产电池包,因为电池企业对电芯最了解。而整车企业对各种要求最了解,这样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把产品做到最好。

清洁技术投资:此前有报道称,“宁德时代在未来10年内进入电动汽车整车的制造和销售行列”。这是否属实?如果属实,你们有何具体考虑?

黄世霖:这可能是一种误读,宁德时代一直秉承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这一理念,因此,我们非常专注在动力及储能电池及系统的研发与生产,并且把这一研发与产品做成开放式的平台,展开与上下游产业广泛并深入合作,共同推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应用产业的进步与超越。

看好高镍三元/硅碳电池

清洁技术投资:在下一代电池技术上,你们是怎么布局的?

黄世霖:在材料上,我们认为会逐步由磷酸铁锂/石墨、三元、高镍三元/硅碳再到固态锂空气金属演进。“十三五”期间,我们将致力于高镍三元/硅碳电池研发,努力实现350Wh/公斤的目标。目前已经组织专门团队,确保实现量产目标。

在能量密度上,到2018年,在高端电动车电池量产项目上,会保持在200-250Wh/公斤进行供货。到2020年,我们希望做到300-350Wh/公斤。

同时,我们将在快充电池技术上发力,采用正极“超离子网”和负极“快离子环”技术,实现10~15分钟可以完成充电,电池系统具备4C~5C的充电能力。

2016年,我们将推出循环长达10000次数的磷酸铁锂大巴电池,使用寿命可达20年;2018年我们将推出能量密度200Wh/公斤左右的三元乘用车快充产品,充电15分钟,续航300KM。

清洁技术投资:你怎么看待燃料电池、铅碳电池和钠硫电池等其他电池技术路线?

黄世霖:燃料电池、铅碳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等是锂电之外的电池技术路线,市场上也有其适用的空间与需求。但锂电目前看人力物力的投入非常大,产业链基本形成,技术进步非常快,成本也在快速下降,在能量密度、功率密度、效率、环境适应性及使用寿命上有很强的竞争力。所以我们看好锂电,锂电有很多创造性技术路线,延伸和拓展空间大。

看好三种储能电池应用场景

清洁技术投资:在动力电池之外,你十分看好储能电池市场。为什么?

黄世霖:现在储能的应用还在起步阶段,储能电池需要做得更便宜,循环寿命更长。未来,储能电池应该是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一个很重要出口。随着技术的进步,动力电池有望做到长寿命,使用20年,那么在动力电池在电动车上使用了八年退役以后,可以再用作储能电池,用完了再回收。这也是降低储能用锂电池成本的一个重要方式。

当前,我们正在尽力推广储能电池在各领域的示范应用。当大家都认识到储能电池的优势和经济效益时,储能就可以推广开来。

清洁技术投资:储能电池有很多应用场景,你看好哪些应用场景?

黄世霖:储能应用的范围非常广,从发电侧,到输配电,到最后的用户侧,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储能电池,具体可以用在可再生能源并网、智能电网、备用电源、不间断电源、削峰填谷、调频调峰、辅助服务等具体场景。我们近期比较看好削峰填谷、增容扩容和商业建筑储能这三种场景。

2018年储能市场会爆发

清洁技术投资:为什么看好削峰填谷的应用场景?

黄世霖:根据我们的计算,我们的储能电池度电存储的综合成本(电存进来,再放出去)现在大概为0.7元,而不少东部地区的峰谷电价差都在0.8元以上,这意味着削峰填谷的应用已经具有正向收益了,只不过回收的周期比较长。所以,2016年是储能的元年。预计2018年会成为储能的爆发年。随着技术的进步,锂电的成本会降低下来,预计到2018年锂电的度电存储综合成本会降到0.2-0.3元/度,这时储能的经济性就会完全释放出来。

清洁技术投资: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国,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限电问题。你们看好储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存储方面的应用前景吗?

黄世霖:可再生能源发电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由于电力过剩引起的消纳不足问题,而不仅仅是电能质量提升问题。尽管储能电池在提升电能质量方面很有效,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网,但无法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问题,因此,发电侧的储能应用,将跟随我国可再生能源同步发展。其可解决由于输电线路输送能力不足及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间歇性问题导致的弃光、弃风及限发的问题。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及比例的提高,发电侧储能将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

清洁技术投资:在储能领域,你们做了哪些示范项目?

黄世霖:我们在世界各地做了几十个个示范项目,涵盖了储能的各种应用,如在青海的50MW PV/18MWh的光储电站,张北的4MW/16MWh的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各种智能电网及MW级别的楼宇储能等,目前整体运行情况都非常良好。


0评 我来评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