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在日本汽车占据超过70%市场份额的“日本牙城”东南亚,中国汽车制造商纷纷建设大型工厂。上海汽车投资近2000亿日元在泰国和印尼建设首个海外量产工厂。该公司希望借助比日本车更低的价格战略争夺客户。
据《日本经济新闻》12月6日报道,11月末起在泰国曼谷近郊举行的泰国国际车展上,中国最大的国有车企之一上海汽车集团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设立的上汽正大有限公司设立了展台,在明快的音乐和录像中,推介着运动型多用途汽车“MG·GS”等两款车型。
上汽10月末在泰国东部春武里府开工建设年产量达20万辆的工厂,将其作为海外量产基地。虽然未公开总投资额,但据当地媒体估算,至少达到约300亿泰铢。上汽在印度尼西亚也与美国通用汽车共同建设“五菱”品牌的工厂。总投资额为7亿美元,年产量达15万辆。
上海汽车的优势是价格低廉。占已售车七成的小型车“MG3”比竞争对手丰田“VIOS”便宜约20%。半年前购买一辆该车型的女教师欣喜地说,“设计好,价格又低,非常惊奇”。上汽正大公司的一位副总裁说,“知名度不高的我们,要想获得成功,价格战略很重要”。
首次参展的中国最大的商用车企北汽福田汽车将于12月在泰国投入运营一家年产1万辆的皮卡工厂。该公司已相继在俄罗斯和印度设立了海外生产基地。北汽福田的泰国法人的总经理耿超表示:“希望将此作为攻占东南亚市场的立脚点。”该工厂总投资额超过10亿泰铢,为了提高价格竞争力,有55%以上的零部件从当地采购。
报道称,中国车企还致力于开发电动汽车。北汽福田汽车的母公司北京汽车集团将于2017年在马来西亚运营一家电动汽车组装工厂。该公司还结合本国和泰国的交通状况,于11月展示了右舵电动汽车。
上汽两家工厂的生产能力约相当于整个东南亚新车销量的10%多一些的水平。如果新工厂满负荷运转,其在东南亚的生产规模将接近日本排名靠后的车企。
不过,中国车企在销售层面面临诸多课题。中国车企在东南亚主要6个国家的销售份额只占到0.2%。一位泰国汽车分析师指出,“很多中国汽车存在品质问题。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包括二手车的降价以及维修中心少”。
浜银综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深尾三四郎认为:“老实讲,中国车企很难威胁到在销售方面领先一步的日本企业。但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比日本先行一步的中国车企可能会利用泰国等各国政府的电动车推广政策,找到翻盘的机会。”
报道称,日本车企多年来在东南亚建立了强大的销售网络,积累了品牌实力。中国车能够以低价格和电动车为武器吸引到消费者吗?中国车企在东南亚的成败似乎将影响到全球战略。
据报道,中国车企积极瞄准东南亚市场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响应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如果中国扩大在东南亚的投资,工程使用的皮卡等商用车的需求量就会增大。随着东南亚中等收入人群的增多,只要道路等基础设施完善,乘用车的需求就会增加。
第二个原因是,俄罗斯和巴西经济低迷,中国失去了主要的出口市场。在中国汽车的出口市场中,东南亚的比率在逐年升高。2016年的这一比率预计比2014年增加一倍至30%。中国汽车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东南亚国家所接受。这也是中国车企积极布局的背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