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资本外,在电动汽车中,分时租赁还面临着布点难、成本投入大、用户群体不买账、动力电池续航里程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佳,以及盈利模式不清晰等一系列难题。
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市场出现了首例夭折案例。
3月10日,友友用车官方宣布停止运营,退回所有用户账户存款,并称停运的直接原因是“之前签署的投资款项未如期到位”。
艾媒咨询CEO张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认为,相对传统的租车模式,汽车分时租赁目前业态比较早期,还没有到普及阶段;在移动出行领域,资本当前聚焦于共享单车,重资产运营的汽车分时租赁没有资本带动,在这一领域还没有形成“飓风”;此外,汽车分时租赁的模式还没有得到充分验证,市场教育也需要一个过程。
重资产运营
目前,汽车分时租赁主要被用在5公里以上的中短途出行,及短时间、半日租、日租的高频使用上。在共享经济、自动驾驶想象、新能源汽车等光环下,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看上去很美”。
事实上,作为一种短租共享模式,汽车分时租赁在国内发展速度并不快。2011年全球性汽车租赁公司安飞士在华推出“分时租车”业务后,分时租车玩家陆续涌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初,中国汽车分时租赁约有30余家上规模企业,市场总车队规模约3万辆。
因为分时租赁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点正是国内新能源汽车起步期,且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使用成本更低,故而新能源车型成为了中国分时租赁市场的绝对主导车型,当前市场上95%以上的分时租赁汽车为新能源汽车。
据易观互联网出行总监张旭介绍,目前汽车分时租赁各家体量都比较小,最高的也仅有数十万的月活用户,竞争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