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补贴政策的补贴力度已经加强了数年,步入2019年之后,居然迟迟未能在春节之前如期公布,而是等到3月底只是才草草公布,此间必然受到很多阻力,而阻力的产生方,必然是利益密切相关的各大新能源生产厂商。
“后补贴时代”提前来临
补贴退坡幅度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目前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们才刚刚起步,还在融资、研发、试生产的初步阶段,如果补贴退坡幅度太大,将可能断了它们的资金流,让一大批造车新势力们倒闭。
对于民众而言,最大的恐慌在于车价上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鲜有涨价,而造车新势力的产品则纷纷涨价,已下定的消费者哀怨连连。
新的补贴政策正在削谁?
说好的2020年之前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为何突然就大幅削减补贴金额呢?
很简单。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指的是支持那些有核心技术、性价比高的新能源汽车,至于那些三电技术外包、安全配置缺失、安全事故频发的劣质新能源汽车产品,完全没必要进行财政支持,甚至要在法律层面直接禁止相关厂商进行生产活动!
从刚刚的表格中可以看到,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对短续航车型进行了毫不留情的补贴削减,而短续航车型均有一个共通点:核心技术是外包或者外购的、三电技术集成能力差、电池能量密度很低。
可以肯定的是,这一项政策的视角是前瞻性的,因为在更苛刻的补贴政策之下,只有技术领先者才有能力留下,被淘汰的都是那些生产不合格新能源车(续航太短影响正常使用)的企业。
技术领先者将笑到最后
没错,所有终端消费者都希望补贴越多越好,但新能源补贴的泛滥会造成某些车企研发部门的懒惰,会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工业原地踏步,最终走不出低质量、低续航、高产量、高污染的死循环。毕竟,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不是慈善组织,巨额的新能源补贴支出,必须落到真正有前景的车企上。
2019年新政出现之后,我们看到了新能源政策的正确方向——领先技术,决定新能源车企的存亡。
以传统车企中的自主品牌排头兵为例,江淮、比亚迪、奇瑞、北汽新能源、广汽新能源等企业早已提前布局新能源,力求核心三电技术自行研发和自行制造。举个例子,江淮汽车早在2002年对新能源进行技术立项,2009年推出第一代江淮iEV系列产品,目前已经过十余年的技术迭代,在电池、电控、电机三大件方面有着行业内的技术优势,在能量回收、驱动与制动电耦合、电池热管理系统等技术上均有领先于行业的先进解决方案。
单单依靠自主的力量还是不够的,因此江淮在2016年与大众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按照大众汽车品牌的德国标准对生产线进行了全面升级,包括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在内的四大传统造车工艺与国际标准接轨。江淮汽车还根据大众VDA质量管理体系对新车产品进行了14个领域、36大项、3600个子项目的测试,以确保江淮汽车产品的品质水平与大众汽车产品保持一致,在这个新的质量管理体系下诞生的江淮iEVS4纯电动SUV便是一个典例,其续航里程达到了同级别车型里的最高水准,其中豪华智尊型拥有同级别最高的66kWh电量,NEDC续航里程达470公里。
如果没有自主研发的三电技术,只拥有大众质量管理体系,最终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呢?刚刚推出的大众朗逸纯电版、大众高尔夫纯电版、大众宝来纯电版,续航里程全都定格在NEDC 280km,与江淮自主研发的相差了将近200km。孰优孰劣,市场前景如何,一目了然。
可以说,补贴的减少,反而促进了新能源技术迅猛发展,续航不济的车型被迫停产,续航优秀和质量优秀的车型成为市场主流,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开端,最终受益者将是终端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