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经济模式已经逐渐转向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绿色经济模式。而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出行领域,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了助推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现今,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占全球总量的近半数之多。
新能源汽车发展加速,充电设施存量激增
7月3日,公安部交管局公布上半年全国机动车和驾驶人最新数据。截至2019年6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4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37%,与去年年底相比,增加83万辆,增长31.87%;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45万辆,增长72.85%。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281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74%。
在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下,作为其配属设施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迎来了热潮。据充电联盟数据显示,2016年底,公共类充电桩建设、运营数量为14.1万个,相较于2015年末的4.9万个增加了两倍以上,但是截止2019年7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已经达到105.1万台,相较于2015年已经增长了二十倍以上。
充电市场监管力度加强 政府级平台初现规模
充电设施的不断发展,虽然为新能源汽车带来了良好的辅助,但,随之而来的,是对充电设施及其运营企业后期管理上的难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诸多省市纷纷开始建设政府级充电设施监管服务平台,帮助充电设施行业进行有序发展。
2018年2月12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到:加快完善信息化监管平台。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尽快建成企业、地方、国家
三级联网的新能源汽车监管平台并发挥作用,动态掌握车辆生产、销售、运行、充电设施运营情况,结合现有管理手段实现对生产准入、目录审核、补贴发放、安全运营、运营里程等环节监管的全覆盖。
通知的发布,明确了未来充电设施发展建设,需要通过数字信息化手段服务和管理市场,以平台化的方式提升对充电设施行业的管理效能,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推广起到支撑作用。
2015-2016年间,首批建设政府级监管服务平台有北京、上海、广州、西安、贵州、中山等地,其中西安建设投运了国内首个“车、桩”一体化政府级监管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全国建成或建设中的省市政府级平台约30余家,建设趋势也由单一的充电设施监管平台向“车、桩”一体化平台转变,如昆明、成都、福建等。
(截止2019年7月数据,数据来自网络)
平台能力助政府管理落地 运营能力成平台发展关键
随着各地政府级充电设施监管服务平台的建设,充电设施行业的发展,已从最初的粗放型建设,逐渐转为有序建设、优化运营的正确道路。而为提升充电设施的运营质量及解决新能源车主的充电焦虑,加快我国交通领域绿色转型,辅助我国进行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目的。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以政策为引导,助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领域走向快速发展的道路。
而政府级充电设施监管服务平台,通过对大数据信息分析整合,协助主管部门全面、准确、动态掌握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的销售、建设、运营、使用、目录审核、安全预警、里程监测、财政资金支持后的监督及社会舆论等监管环节的信息和数据。依据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依托大数据分析结论,协助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落地路径,以数据采集、监控指标、数据质量校验、规避欺诈等为核心目的,快速搭建产品体系,辅助相关政策贯彻和落实。例如购车补贴、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的发放,各类地方细化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管理。
2018年10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出台《关于实施2018-2019年度北京市电动汽车社会公用充电设施运营考核奖励实施细则的通知》,助推社会公用充电设施更好地为电动汽车“保驾护航”,同时该运营考核奖励政策也是全国首个以综合运营指标考评为依据实施的充电设施补贴政策。
北京市级平台e充网在《关于实施2018-2019年度北京市电动汽车社会公用充电设施运营考核奖励实施细则的通知》的拟定中提供辅助支撑,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负责数据报送、数据审核、数据校验等工作。
根据北京市级平台e充网数据显示,自政策实施以来,北京市公共类站点的充电设施数量有明显上升趋势,今年1-7月数据对比显示,北京公共停车场类充电桩数量增长近40%,酒店宾馆类充电桩数量增长近20%,交通枢纽类充电桩数量增长近30%。政策对于提升北京市整体充电设施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助推效果。
而上海、广州、西安、昆明等地也在政府级充电设施监管服务平台的辅助下,纷纷发布补贴政策,促进充电设施行业在地方的发展。
随着汽车行业加快电动化、绿色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发展,政府级充电设施监管服务平台的建设已经成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有序发展的关键点。通过平台,构建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运维服务一体化,支持政府部门的行业发展决策,为促进我国绿色转型提供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