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蔚来汽车计划自研汽车芯片 已成立独立硬件团队
据多位行业人士透露,蔚来正在计划自主研发自动驾驶计算芯片。目前该项目处于早期,尚待董事会讨论,但CEO李斌已经和公司高管、股东提前沟通,意向明确。
据悉,目前蔚来已经成立独立硬件团队“Smart HW(Hardware)”。而早在几个月前,李斌就开始寻找具有硅谷背景的技术负责人,为自研芯片计划做准备。
目前,蔚来已经对规划和控制算法进行了自研,智能驾驶感知环节仍依赖第三方供应商。据接近李斌的知情人士透露,在自动驾驶芯片方面,李斌也想两条腿走路,在使用供应商芯片实现量产的同时,也要建立起自研能力。(来源:36氪)
点评: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智能甚至比电动更关键、更重要,所以自己要是能掌握芯片技术确实能提高市场竞争力。不过芯片研发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面临巨大投入,蔚来不如拉上同样重视智能化的理想、小鹏等小伙伴,共同打造一个平台,技术共享,可能会事半功倍。
2、特斯拉连续第五个季度实现盈利
当地时间10月21日,特斯拉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第三季度总营收87.71亿美元,超过分析师此前的预期收入83.6亿美元,创下营收新记录;而去年同期营收63.03亿美元,营收同比增长39%,环比增长45%。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下,特斯拉实现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3.31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的3.69亿美元,同比大增131%,环比大增218%;调整后每股收益76美分,高于市场预期的57美分;三季度末自由现金流13.95亿美元,同比增长276%,环比增长234%。
特斯拉表示,营收净利的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汽车交付量的大幅增长以及其他方面业务的增长所实现。此外,特斯拉称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司汽车平均售价(ASP)略有下降,产品结构继续从Model S和Model X转向更便宜的Model 3和Model Y。(来源:澎湃新闻)
点评:从不被看好,到命悬一线,再到现在的连续5个季度实现盈利。特斯拉向我们展现了,想扭亏为盈最核心的关键就是多卖车。所以国内那些向特斯拉学习的新创品牌们也要注意,不要太过于在其他花里胡哨的地方做文章,把车卖好了才是关键。
3、比亚迪与日野成立合资公司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和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10月21日签署合资协议,将成立一家新的公司来开发纯电动商用车(BEVs)。
新合资公司计划于2021年在中国成立,比亚迪和日野集团各出资50%。它将结合两家公司的优势,共同开发纯电动商用车及电动车零部件,并致力于迅速实现满足客户(主要是亚洲市场)需求的理想产品。该公司将在2025年前,推出日野品牌的纯电动商用车。(来源:EV世纪)
点评:现在很多自主品牌都已经开始向国外出口电动汽车产品,但真正能向国外输出电动汽车技术的还屈指可数。从这方面看,比亚迪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领先的不仅是销量,更是技术。
4、通用发布电动版悍马
据外媒报道,通用正式发布了GMC电动版悍马皮卡,悍马品牌就此重新登陆市场。今年1月,通用宣布将重新推出悍马品牌车型,此前该品牌已经停产。
通用承诺电动版悍马的EPA续航里程最高可超过350英里(约563公里),车辆搭载了800伏充电系统,最高充电功率可达350 kW。 通用并未透露电池组的容量,但是该公司表示,在350 kW的充电速率下,车辆可以实现“充电十分钟续航100英里(约160公里)”。售价方面,通用一共发布了三款电动版悍马,售价区间为79,995-99,995美元。(来源:车闻精选)
点评:电动化的到来让那些高油耗的油老虎们看到了活下来的希望。
5、吉利科技在老挝签署新能源及电动汽车合作协议
吉利科技集团近日在老挝首都万象与老挝国家电力公司和当地企业吉达蓬集团签署新能源及电动汽车项目合作意向协议。
吉利科技集团老挝总代表文锋表示,吉利看好老挝的市场和投资环境,相信吉利的新能源业务会助力老挝经济发展,为老挝能源产业和生态环保做出贡献。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吉利此举可以有效的帮助东南亚基建水平比较落后的国家实现充电桩的布局建设。一旦东南亚充电设备完善,对于这些国土面积小的国家来说电动车出行是很好的选择,这样也能促进吉利新能源车的销量。
据悉,该项目计划在老挝四大城镇群投入使用新能源汽车,投资建设新能源服务体系,服务老挝民众、推动智慧出行。(来源:财经网)
点评:近期很多品牌都热衷于向欧洲出口电动汽车产品,其实东南亚以及西亚的国家更适合我们输出电动汽车和新能源设备。尤其是很多在国内暂时卖不动的品牌,务实一些的话应该尽早去占领这些周边的市场。
6、韩国研发新电池技术 可让电动汽车电池6分钟内充满90%电量
当地时间10月19日,韩国浦项工科大学和成均馆大学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成功研发出一种速度更快、更持久的电动汽车电池充电技术,可以在不到6分钟的时间内,将电动汽车电池的电量充至90%。
截至目前,加速二次电池或电动汽车电池充放电速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电极材料的尺寸,不过,此种方法的缺点是会降低电池的能量密度。
因此,该研究小组提出了一种新型解决方案,通过在电池充放电的相位变化期间打造一个中间相,让充放电的速度变得更快,且不会损失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也无需减少电极颗粒的尺寸。
当电池在充放电时,相变材料会应为锂的进入和退出过渡到一个新的相位,从而引起相位变化。(来源:盖世汽车网)
点评:充电快是好,但安全性更重要。韩国的大学还是先帮帮他们国家的电池企业减少点自燃事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