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蔚来第10万台量产车下线
4月7日,蔚来第10万台量产车在合肥先进制造基地下线。2018年5月27日首台ES8量产车下线,到2021年4月7日的第10万台量产车用时1,046天。
与此同时,今年3月蔚来交付7,257辆,同比增长373.4%。其中,蔚来ES8交付1,529辆,蔚来ES6交付3,152辆,蔚来EC6交付2,576辆。据悉,蔚来第一季度累计交付20,060辆。
截至3月24日,蔚来用户累计换电超200万次。据悉,200万次换电达成意味着平均每10秒就有一台车从换电站满电出发,累计为用户提供电量近1亿kWh,总计提供超3.96亿公里的行驶里程,减少26065.5吨碳排放。此外,换电次数最多的用户已经换电654次。
蔚来目前已在全国部署建设193座换电站,134座超充站,327座目的地充电站,接入380,000+根第三方充电桩。换电站持续布局中,计划到2021年底全国换电站总数达500座。(来源:网通社)
点评:用了不到3年交付了10万辆车,并且平均售价超过40万元。现在的蔚来可能不能再叫“新”势力了,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自主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的代表。不过10万辆在汽车领域只能是个起点,蔚来的前路也并非一马平川,一方面BBA等豪华品牌已经加大对电动汽车市场的投入,一方面百度、小米等科技公司也纷纷下场,国内多个自主品牌也开始发展高端智能电动汽车,未来的竞争格局将更加激烈。
2、比亚迪纯电全系车型搭载刀片电池
4月7日,比亚迪汽车宣布从即日起旗下全系纯电动车型开始全面搭载刀片电池,并全面启用针刺测试作为企业标准。刀片电池成功挑战了极端强度测试—46吨重卡碾压测试,再次刷新动力电池的安全新高峰。
同时,2021款唐EV、秦PLUS EV、宋PLUS EV及2021款 e2等四款纯电车型全面切换搭载刀片电池上市发布。其中,2021款唐EV综合补贴后价格为27.95万元-31.48万元,秦PLUS EV综合补贴后价格为12.98万元-16.68万元,宋PLUS EV综合补贴后价格为16.98万元-18.68万元,2021款e2综合补贴后价格为9.98万元-11.58万元。(来源:EV世纪)
点评:当补贴渐渐消退,车企不再一味追逐续航里程和电池能量密度,电池安全又回归为车企首要竞争方向,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在安全性上无疑能为产品带来更强竞争力。
3、丰田欧洲申请BZ商标 首款车型将在上海车展亮相
近日,根据外媒报道,丰田汽车已经在欧洲知识产权局(EUIPO)为其BZ徽标提出了商标申请。BZ是丰田的全新电动子品牌,根据此前规划,该子品牌包含多款电动汽车,根据外媒推测至少有5款车型。
除了BZ商标以外,丰田还在欧洲注册了BZ1到BZ5、BZ4X以及BZ5X等多个商标,根据推测,X可能代表性能更加强大的全轮驱动车型,其余商标可能还涵盖了跨界车和轿车等多种车型,根据规划,首款车型将在今年上海车展推出,今年晚些时候会在美国推出。(来源:EV世纪)
点评:BZ不如大众的ID好记,没什么特点。丰田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的动作太慢了,看看后面怎么追吧。
4、凯迪拉克Lyriq将在上海车展亮相
凯迪拉克Lyriq作为其纯电平台的首款产品自亮相以来就非常令人期待,近日有外媒拍摄到了这款车型的量产版正在测试的谍照,虽然新车还处在重度伪装状态,不过关于车辆的造型此前凯迪拉克官方已经公布了图片。另外根据最新消息,这款车型将在上海车展亮相。
新车是根据通用BEV3平台打造而来的一款产品,动力方面将搭载GM的Ultium电池,根据透露新车将配备100千瓦时的电池组,可提供300英里的续航里程。消费者可以选择标准的后轮驱动布局或全轮驱动版本。根据通用汽车北美区总裁史蒂夫·卡莱尔透露,Lyriq的起价低于60,000美元。未来国内版本将在上汽通用凯迪拉克正式投产,并于2022年正式上市。(来源:EV世纪)
点评:千呼万唤始出来,凯迪拉克Lyriq还是非常让人期待的,无论是造型还是品质和豪华感都很到位,内部的大通屏也有了智能电动汽车的感觉,就看最终产品的交互体验和辅助驾驶水平是否能让用户认可,至少在目前的中国市场里消费者更多看重的是智能化的表现。
5、大众所有MEB纯电动车都将实现双向充电
日前,据海外媒体报道,大众汽车集团希望成为第一家开始在旗下所有纯电动车中推出“车对网”(V2G:vehicle-to-grid)技术的汽车制造商。届时,还会将服务销售回电网,并帮助稳定可再生能源的能源供应波动。
据大众汽车集团估算,如果有270万辆具有双向或V2G功能的纯电动汽车,它们可以吸收部分电能,并在电力不足时将其释放到电网中。这样,纯电动汽车可以帮助网络运营商更好地管理电力供应波动问题。
当前,在大众MEB平台上已经量产ID.4和ID.3两款车型,但它们均未配备双向充电功能。据悉,这些车型的生产将在12月份停止,而配备双向充电功能的纯电动汽车将在年底后上市,预计2022年仅在茨威考的大众工厂就将生产30万辆。(来源:汽车之家)
点评:目前感觉汽车外放电功能作为出行用电或应急用电是比较合适的选择,真的给电网供电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去做,特别是在充电都还不方便的中国市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