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举行的主题为“技术创新加速智能汽车变革”的智能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协同发展新生态分论坛上,毫末智行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顾维灏发表了主旨演讲。他认为,只有用重感知、不依赖高精地图、大算力的方案,才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内落地点到点的导航辅助驾驶功能。
顾维灏表示,毫末智行之所以能够做到领先的产品落地,是在过去的间里做了三件事。第一个是重感知的技术路线,这是从创立公司第一天起就开始使用的。第二是大模型技术应用比较领先。第三个是用户闭环的数据建设,也远远领先于行业里面很多同类公司,很早就开始实现这套思想和想法,所以才能够第一个把大规模落地的城市导航驾驶辅助产品交付到客户手上。
以下为顾维灏演讲实录:
尊敬的师秘书长、各位同仁大家好,接下来这段时间我会与大家分享一下毫末智行在自动驾驶的3.0的时代我们在大算力、大数据、大模型上面的一些实践和想法。
首先我们觉得在今年,刚才有很多嘉宾也讲到,今年对于汽车产业来讲是竞争非常激烈的一年,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新的趋势和新的挑战,从新的趋势来讲,辅助驾驶的渗透率今年比去年稍微高一些,我们认为未来几年之后它的增幅一定会更快地到来。如果要达到2025年更高的渗透率的话,我们觉得在今年很多技术竞争或者是行业趋势也已经非常非常明确了。比如说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在今年一定会上车,我觉得以毫末为代表的,以及华为昨天余承东总也讲了一些这种城市导航的大规模的辅助驾驶都会在今年上车。
另外从行业技术趋势上面来看,在综合性价比角度也会出现更深刻的行泊一体的解决方案,把行车控制器和泊车控制器合二为一,把传感器无论是行车还是泊车的时候综合来使用,这个在今年一定会呈现量产上市的新一代的产品。
另外一个,因为毫末同时做无人物流车,一会儿也会简单分享这一块的想法,我们也会今年形成商业化的闭环。这是在乘用车产品上面或者自动驾驶辅助驾驶产品上面今年确定性的出现。另外我们在大模型这块也会有逐步的落地,包括数据和新的大模型的应用。
毫末差不多现在来讲成立了三年多一点的时间,我们在成立之初就一直在选赛道、选产品,在那个时候我们就摸索出来或沉淀出来一套我们去选择产品的方法论,在三年之前我们认为这种完全自动驾驶载人的产品形态还需要很长时间才会出现。所以我们会重点在载人的辅助驾驶以及完全无人的、载物的自动驾驶这两件事情方面做重点的发展,那时候总结了三个规律,我觉得在今天来讲依然是适用的,那就是自动驾驶产品的出现不会一簇而就,还会沿着从低速到高速、从载物到载人、从商用到民用这样一个产业规律不断出现。在我们成立了毫末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也摸索出来另外一个产业趋势和技术趋势,那就是说技术究竟是什么样来驱动的?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技术是如何来发展的?我们也总结了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的技术驱动因素,划分了三个时代。
第一个时代完全是硬件驱动的时代,那个时候十年前大家看到所有的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的车身上都挂满了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和大量的计算硬件,大算力的消费级计算硬件,我们认为那个时候其实是完全的硬件驱动的,以单模演示为主的这样一个原形产品这是一个时代。
第二个时代是我们最近这几年乘用车已经进入到的一个时代,这个时候,技术的驱动因素我称之为叫软件驱动,软件是什么?软件是人写的软件,也就是说每一个工程师,包括我们公司的每一个工程师他们写的软件的最高的高度决定了这个系统的短板。这样的系统我觉得能解决一定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想让这个产品、这个系统更加智能化我们一定会进入到第三代产品,在移动互联网上或者互联网上其实现在已经是类似于这种数据驱动的技术驱动形态了,所有的工程师我们都是围绕着数据来进行,从数据的获取、传输、存储、计算到知识的转化以及把它部署到真正的应用端,只是靠数据不断的流转计算,这个时候产品的进步才能够产生突破性的进展。
也是在这样一个产业规律,三定律的产业规律还有3.0自动驾驶的技术规律的指引下,我们把毫末智行运行了三年多,三年多以来我们取得了很多成绩,我们现在来讲也是中国量产自动驾驶的第一名,我们也首先在中国建设了中国自动驾驶公司的首个智算中心,也是首个自研AEB算法,在海外获得ENcap以及UNcap能力认证的自动驾驶公司。
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刚才说的那么多个成绩,摸索出来这样一个产业规律,就是我们把一套基础的思想理念印证到,放到了我们公司平时的运营里,我们把它叫做我们的思想钢印,大家也都会聊闭环,数据的闭环,我们也同时确定了两个公式,在这套数据的闭环里面我们所要追寻的是什么东西,就是它的成本,费用的成本、综合成本是最低的,同时我们的迭代速度又是最快的,只有这样这套数据的闭环体系才有意义。在后续的建立里面我们又把这套思想钢印第一性原理的数据闭环原理又把它变成一套系统我们叫做自动驾驶的智能体系,我们把它称之为MANA,它包含了底层的基础层包括计算、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同时包含了原形算法的研发以及大规模泛化、更大规模使用我们必须要解决的这个问题就是LUCAS系统,以及这些系统里面我们需要观测使用的系统我们叫做VENUS系统,这些系统随着公司发展在持续的运营和优化。
为什么我们称之为中国自动驾驶公司量产的第一名,这也是我们去年取得的成绩,我们有接近20款车型集成了我们的辅助驾驶产品,已经在消费者手上持续运行了,最近使用我们产品辅助驾驶的里程也超过3800万公里,未来我们还是会搭载在更多车辆,让更多人能够使用起来。同时我们也把我们这些能力通过跟长城汽车一起,把我们的主动、安全的这套算法也一起出口到海外,包括在欧洲和澳洲的市场,现在也逐渐开始在汽车上销售。
最近来看我们从去年4月份开始该确定了一套技术路线就是说城市的导航辅助驾驶究竟应该怎么样,用什么样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当时我提到的解决方案就是重感知、不用高精地图、大算力的方案,从过去一年多发展以来,这套方案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昨高层论坛上很多像余承东总这样的领军人物也提到了这样一个技术方案都在各家开始试运行,我觉得只有用这种重感知、不用高精地图、大算力的方案,我们才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内落地点到点的导航辅助驾驶功能。
我们之所以能够做到领先的产品落地,我觉得其实是在过去这段时间里默默做了很多事情,特别是三个,第一个是我们重感知的技术路线,这是我们从创立公司第一天起就开始使用的。第二是大模型技术应用比较领先,一会儿我还会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现在大模型应用的技术。第三个是用户闭环的数据建设,我们也是远远领先于行业里面很多同类公司,很早就开始实现这套思想和想法的,所以我们才能够第一个把大规模落地的城市导航驾驶辅助产品交付到客户手上。
刚才讲了很多数据的事情,另外一个我们开始讲大模型,能力的事情,能力要进步,现在在很多其他领域我们已经看到了大模型的能力、威力。去年的时候我们为了让更多数据转化成知识,我们和火山引擎(字节跳动下面的火山引擎)共同建立了中国自动驾驶区域的首个智算中心,我们叫做绿洲,差不多是67亿次/秒的计算能力,同时为了配合建造计算能力和更快迭代我们的大模型,我们同时设计了很高的通讯能力和高速存储能力,在那个之前我们其实总共设计了5个大模型已经在我们数据体系中持续运行了,包含纯视觉大模型、多模态的大模型、3D重建大模型以及自动驾驶基于人驾系统的人驾大模型以及仿真的3D重建大模型,这5个大模型支持了我们很多能力快速的发展,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体验到,也体验到端到端大模型这种能力其实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更大的突破,所以我们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也发布了我们这种完全的端到端能力的大模型我们叫做DriveGPT,具体的介绍我们会在今年的这个月4月11日,毫末的AI Day上会有详细的介绍,我们是怎么样思考DriveGPT、怎么样建设DriveGPT以及带给业界什么样可以公开使用的开放的能力,都会在4月11日的时候发布出来,那个时候欢迎大家一起关注那个时候毫末的AI Day。
我们把所有的能力做了一个新的合作的模型叫做6个层次都可以做成我的产品叫做6P模式,简而言之就是从代码到整体的解决方案我们都是可以开放给我们所有行业的同仁的,行业的合作伙伴,然后让大家的产业的进步,整个产业进步能够更快,更稳,更安全的到来。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