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时租赁运营商往往是通过资本投资来弥补运营上的亏损,最终建立全国的网络效应,进而实现区域垄断或者行业垄断。然而最终实现垄断的关键点,笔者认为依靠的不是大肆“撒网”,而是捉到多少“鱼”,用户才是分时租赁决胜的唯一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谈谈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使用过程中,用户遇到的非大环境所导致的诸多问题,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提一些完善、改进的意见。
我在哪?车在哪?
“车在哪”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车辆投入的量不够大,在用车高峰时段,有限的车辆无法满足较多用户的需求,这对运营商而言,应该算是一个甜蜜的“负担”了,或者说A点有许多车,而B点无车可用;二则是消费者在已经预定车辆的情况下,由于平台管理或者定位不完善的问题,用户无法找到所预定的车辆。
在分时租赁的发展的初期,规模有限,无车可用应该还没有发展到影响用户体验的程度;针对车辆集中到某一个点的问题,运营商可采取动态调价的机制,甚至免费租赁的形式,鼓励用户将车从冗余的租车点开向缺乏车源的租车点,以缓解车辆闲置和无车可用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一部分租车APP从预订成功即开始计费,用户显然不太能够接受这样的方式。笔者认为,分时租赁运营商应该根据车辆与用户的距离,灵活设置“找车”时间,用户“迟到”或开车方可开始计费。
当然如果没有提供完备的定位系统,用户无法在预定的时间找到车辆并使用,依然会影响用户体验。在定位方面,需要准确地定位车辆和用户,同时为用户推荐最近可供使用的车辆,而这个最近显然也不应该是直线距离最近。
此外,电动汽车资源还发现了一种离奇的情况:车辆就在面前,地图上却没有显示该车型,并且也无法得知该车目前是什么状态。笔者认为,对于无法营运的车辆,运营商同样应该在地图上标识,给出“车辆已被预订/出故障”之类的状态提示,否则用户会产生一些疑惑。
没有电,怎么充?
对于充电设施不足所导致的无法充电的问题,从平台开发的角度,除了新建充电设施,别无他法,这里要讨论的主要是在具备充电设施却无法充电的问题,或如何尽可能去减少电动汽车没电的情况。
据用户反映,在租赁电动汽车出行的过程中,发现电动汽车没电了,想要充电,却发现由于标准不一,只能望“桩”兴叹,最后还自付拖车费,拖回租赁点。这里且不论运营商对于无电车辆的处理,在充电桩标准不一的情况下,用户可通过转换插头实现充电,然而很多运营商并没有提供这样的转换插头。
此外,笔者认为,在用户租赁车辆的过程中,分时租赁运营商可以对用户的行程与车辆的电量进行合理的匹配,在其续航里程无法满足行程的情况下,应对消费者做出提醒,并标识出沿途可实现充电的位置。
另外,由于电动汽车需要充电的特性,有专门的停车位,但有时专用停车位会被燃油车所占据,车辆无法充电。在分时租赁专用停车位上,运营商可安放停车锁,防止停车位被燃油车辆占据;同时尽量在APP上提示用户存在空余车位的地点,而不是让用户满大街找停车位。当然,如果是停在非网点布局的地方,这项计划很难实施。
车有问题,怎么开?
除了以上外部因素的影响之外,影响用户体验的,还有车辆本身的问题。最简单的问题就是车辆存在故障,无法启动。辛辛苦苦定位找到一辆车,结果却开不了,如果周围还没有备选的车辆,那心情可想而知。因此,运营商应该对车辆的状态进行实施监控,并在平台上显示当前是否可用,同时对车辆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车辆的正常使用。
此外还有用户习惯导致的问题,比如说由于用户素质较低,导致车内环境不干净。对于这样的问题,运营商可在用户提交订单时,增加一个车内环境监测的项目,要求用户使用APP对车内环境进行拍摄并存档至终端;在用户预约车辆时,可提供一个举报/投诉窗口,当车内环境糟糕时,用户可使用APP对车内环境拍摄并投诉,对于投诉属实的可给予投诉者一定的奖励,并对被投诉者给予罚款等处罚。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用户之间的相互监督,维护车内环境的清洁。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上一个用户在结束订单时忘记对车辆充电,下一位用户无法使用车辆,导致车辆的闲置。对于这样的问题,一部分运营商有非常好的经验可借鉴,在用户提交订单时,对车辆的充电状态进行监测,没有充电的车辆无法提交订单,用户自然不会忘记充电,这一点的关键在于,用户停车的地点必须提供充电设施;如果无充电桩,用户还可选择无充电桩选项提交订单,这样平台也能够了解到当前车辆没有充电,从而安排线下人员处理该车。
分时租赁是一个非常依赖用户的行业,然而,部分运营商已经上线半年乃至一年之久,这些基础性的问题竟然依旧存在,可见部分企业并未真正重视用户体验的提升,这对一个注重自助服务的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缺陷。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扩张不仅仅是其覆盖区域的发展,更应该是在用户体验方面的精细化,如果不注重用户体验,难有“回头客”,运营商在分时租赁行业中将很难走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