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工商局了解到,小鹏汽车在工商局注册的公司“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其新增一名股东为“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占股10%。这也意味着阿里巴巴正式成为小鹏汽车的股东,并参与到造车领域。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构成的中国互联网三巨头“BAT”全部入局新造车领域,在多家互联网车企均宣布实现量产,并获得互联网巨头融资后,新能源汽车市场必将面临一轮新的洗牌。
阿里入局造车
其实,阿里巴巴投资小鹏汽车此前已有多次传闻。据了解,小鹏汽车由阿里巴巴大文娱集团新移动事业群前总裁、UC创始人何小鹏,YY创始人李学凌,猎豹移动CEO傅盛,腾讯高管吴霄光,经纬创投合伙人张颖等多位互联网大咖及多家知名风投机构、上市公司投资创立。
据了解,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是小鹏汽车的运营实体公司,2015年初小鹏汽车开始进入造型及整车研发阶段,2016年9月,小鹏汽车在北京发布Beta版样车,今年2月首台试制车辆下线,同步开始进行车辆试制及试验工作,目前已生产的100多台试制车辆通过了测试,并于今年7月完成产品公告测试,成为国内首家拿到产品公告的互联网汽车企业。
此次小鹏汽车股东中增加了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占股10%。该公司的股东分别为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他个人注资2.08亿元占股80%;另一股东为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谢世煌,注资5200万元占股20%。对此,阿里巴巴战略投资小鹏汽车已交割完毕的消息得到证实。
值得关注的是,阿里巴巴“造车”早有迹象。在投资小鹏汽车前,阿里巴巴旗下的AliOS操作系统已经在上汽荣威系列产品上成功搭载并实现量产,荣威RX3、RX5、i6等车型借此实现了良好销量。而在近期,阿里巴巴还与东风雪铁龙、福特汽车等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可预见的将来,AliOS系统将在更多品牌的车型上实现量产。
BAT资本竞逐
实际上,无论传统车企还是互联网造车企业,汽车制造无疑是重资产行业,与已经搭建造车体系的传统车企相比,此前无造车经验的互联网企业更需要资金作为基础。而看到新能源车市场的未来前景,众多资金开始涌入互联网造车领域。
百度于2014年就开始搞自动驾驶,并在随后成立了自动驾驶事业部与智能驾驶事业部,推出阿波罗平台,要做自动驾驶领域的安卓;阿里巴巴在2014年就与上汽达成合作要一起搞互联网汽车;腾讯在2016年与和谐汽车及富士康一起成立了和谐富腾,开始孵化新造车公司。
目前,除了阿里巴巴之外,百度和腾讯也都在汽车领域有所投资。此前,腾讯曾两次领投新兴造车企业蔚来汽车,百度也投资了蔚来汽车和威马汽车。其中,蔚来汽车首款量产SUV蔚来ES8将于12月17日正式上市,威马汽车也在日前召开了新品发布会。至此,BAT在新造汽车领域都已完成布局。
据悉,百度“造车”的做法是长远布局,是一个庞大的生态。Apollo公布了三年开放路线图,每个季度都有一次迭代升级,将在2020年底实现高速和城市道路全路网自动驾驶;Apollo与不同汽车大厂合作也都有明确计划。
阿里巴巴不做自动驾驶,而是“互联网汽车”。结合语音技术、人脸识别等提升用户驾乘体验,同时加载丰富的第三方服务,比如阿里系的支付、娱乐、地图、生活等服务,马云说未来汽车80%与交通无关也出于这个思路。
在投资的同时,腾讯仍然在尝试新的造车方式,比如与广汽在车联网服务、智能驾驶、云平台、大数据、汽车生态圈、智能网联汽车营销和宣传等领域开展业务合作,但具体合作内容还不清晰。
业内人士认为,腾讯直接投资大量成熟或者有潜力的公司;阿里巴巴的布局更“明智”,通过跟车企成立合资公司,让车联网解决方案率先搭载在上汽的车上动起来;百度的布局则更加长远,在布局车联网的同时押注自动驾驶这个终极未来,3家之中只有百度在公司层面将自动驾驶当成与金融、信息流并列的战略级业务。
资质难题仍待解
企业纷纷拿出样车以及资本的追捧,使互联网造车前景一片大好,但是新能源汽车的造车资质落地,仍然成为互联网造车企业亟待迈过的坎。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新能源车产销量分别为51.7万辆和50.7万辆,同比增长51.7%和53%。而根据国家相关规划,到2020年,新能源车产销将达到500万辆。硕大的新能源车市场蛋糕,引得互联网造车企业纷纷进入其中。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国内就有超过200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项目落地,涉及投资金额超万亿元人民币。然而,虽然蛋糕很大,但截至目前,还没有一家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获得生产资质。
不过,在生产制造方面,新造车企业也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拿下生产资质自建生产线,另外一种是先寻找其他有资质的汽车企业代工生产。前者如已经拿到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十几家新造车企业;后者如蔚来、小鹏汽车、电咖,与江淮、海马、东南等传统车企合作代工生产。
目前,走在前列的互联网造车企业均选择与传统汽车企业合作的方式造车。为争夺首款车上市的进度,选择与传统车企合作已成为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短期内缩短上市时间的捷径。
BAT入局车载系统,从表面上看会影响到后装车机厂商与第三方车联网公司并对一级供应商形成直接竞争,影响汽车产业格局,但从全局来看,BAT的入局将帮助整个汽车产业提升发展水平,其中最直观的一点就是用户能够买到用起来更加顺畅的操作系统。
汽车市场专家颜景辉表示,BAT进入造车领域,可以更好地将传统制造业和互联网进行融合,有助于智能网联化推进转型升级落地,非常有现实性,也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颁发的新能源车生产资质仍未涉及到全新的造车企业,资金实力、生产规模以及产品成熟程度,是考量一家企业是否具备新能源车生产能力的重要标准,而互联网造车企业的不确定性,成为生产资质受阻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