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35度,对于大多数汽车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燃油汽车会出现燃油汽化性能差、润滑油粘度大甚至冷凝、蓄电池端电压低等情况,最终导致车辆无法启动。而纯电动汽车面对这种情况,理论上来说,电池活性会因低温而降低,导致电池放电困难,那么现实情况究竟如何呢?
2 月 5 日-7 日,作为 2017 年纯电动汽车全球销量第一、纯电动汽车领航者的北汽新能源,在新年伊始并没有沉浸在全球第一的狂欢之中,而是主动选择最恶劣的环境——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黑河市,携全系车型,围绕用户关心的低温冷启动、充电等问题,展开了一场高寒测试挑战。
纯电动汽车挑战-35℃中国最北城
黑龙江黑河市地处寒温带,每年有6个月以上的时间温度低于0℃,最低气温甚至可达-42℃,可以说这里的冬天就是滴水成冰的极寒世界,也是验证纯电动汽车低温性能的绝佳环境。
为了全面验证旗下产品在低温高寒下的稳定性能,此次北汽新能源高寒试验采用的是“闯关式”测试,所有参与测试车型都必须通过启动、充电、续航性能、低温动力性、冰雪路面操稳性、安全性等多个环节的测试,才称得上是一款冬季使用无忧的合格产品。
冰冻一夜,一次性全部成功启动
针对用户对于低温环境下电动汽车可以顺利、一次性启动的使用需求,本次实验首先便进行了冷启动测试。参加此次测试的北汽新能源所有车辆,在-35℃的极寒环境中冰冻一夜后,全部一次性冷启动成功,三电系统运转正常,产品实力通过了极寒的考验。
低温预加热迅速提升充电效率
在充电测试中,测试车辆则展现了北汽新能源全系车型均标配的低温预加热功能。
充电能力是衡量电动汽车性能的最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尤其是直流快充,能够让车辆迅速补充续航。而低温快充试验就是为了验证在极寒天气下,电动汽车长期户外静置后,汽车电池温度过低时的充电性能。
试验首先需将车辆静置在极寒天气的室外空旷环境中,超过12小时,然后将车辆拖回试验区开始充电,此时电池电芯温度过低,低温预加热功能自动启动,电池进入加热模式,待电芯温度上升达到了可充电温度后,电池开始迅速充电。
在这个过程中,电池的加热效率及充电效率,就是衡量该电动汽车低温充电性能的综合评价指标,反应了电动汽车的低温充电能力水平,也是车型进行改进升级的数据来源。
据悉,北汽新能源即将于今年3月份上市的EX360也搭载了最新的低温预加热技术。现场测试时,测试车辆在零下35度的极寒环境中,电池迅速升温、活性恢复,充电效率显著提升。这样的表现,让电动汽车用户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据现场工程师介绍,北汽新能源已自主研发了一套“液冷温控系统”,将进一步提升电池在冬季低温环境下的表现,2018年新上市的车辆将搭载这套系统。
续航合理衰减无碍正常使用
针对用户最为关心冬季续航衰减,现场测试结果显示,参加测试的各车辆续航里程并没有出现大幅下降,续航表现处于合理衰减范围内,其中续航里程消耗主要来源于使用空调,对此,北汽新能源工程师表示,根据监测显示,在零下35度的极寒条件下,满负荷开启空调1个小时约影响续航里程15公里左右。在冬季,合理使用空调不会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冰雪路面漂移验证操控与安全
除了冷启动、充电等测试,北汽新能源在此次试验过程中还针对用户关注的冬季行驶安全性,在冰面、积雪路面上,对车辆的制动、操控、可靠性与安全性等进行了专项测试。结果显示,北汽新能源的车辆依靠e-Motion Drive电驱动系统及智能ASR驱动防滑控制系统,不仅能够在雪地、冰面等各类恶劣的路况上稳定行驶,还能做出漂移一类的高难度表演,操控、制动、加减速都不会受到极寒环境影响。
体系化“三高”试验验证产品品质
对于此次“高寒”测试,北汽新能源工程师表示:“低温表现不仅是消费者最为关注、在乎的问题,也一直是纯电动汽车研发过程的核心难题之一。对此,北汽新能源选用了低温性能更佳的三元锂电池,并研发了电池低温预加热及保温功能,通过动力电池主动加热和保温,确保车辆在低温状态下能够正常充电,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
其实,北汽新能源早在2012年就开始将“高原、高温、高寒”的三高试验作为例行试验项目。北汽新能源的试验队员们在冬季北上中国最北端-黑河,夏季南下海南、深入酷热的吐鲁番,高原远征西藏,全年有近200天在中国大江南北进行三高试验。经过多年积累,北汽新能源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三高试验体系,来验证北汽新能源的产品在各种极限条件下的可靠性能与品质。
此外,北汽新能源全部车型在产品上市之前,需要接受230多项整车验证、79项电池验证、70项电机验证,整车验证里程达100万公里,电池包验证时长达10万个小时,反复验证车辆在各种极端情况下的稳定性,以保障用户的行车安全。
此次黑龙江黑河之行,让我们看到了纯电动汽车在低温环境下的真实性能状态。面对零下35摄氏度的极寒天气,纯电动汽车的表现依然“坚挺”。这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快速革新和不断成熟,纯电动汽车产品品质将得到进一步升级,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电动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