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讯0

原创多部门强调加强新能源汽车监管、压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收藏
2025-10-17EV世纪 史宝华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渗透率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各类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更打击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因此,政府主管部门正在着手加强对该行业的监管。10月16-18日,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世界智能汽车大会上,多个部门的负责人均表态将从不同方面加强监管,而且,落实安全责任的主体是企业,要压实企业的主体责任

3gv0hNiW.jpg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序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加快组合驾驶辅助、自动驾驶等标准制定,加强OTA升级管理,优化智能网联汽车生产领域管理,规范产业竞争秩序,维护公平有序市场环境。

统计数据显示,国内辅助驾驶的渗透率提高的非常快。目前,搭载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超过60%,而2023年上半年的数据是42.4%。随着辅助驾驶的普及,由此产生的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

9月17日,工信部向社会公开征求《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该标准正式生效后,所有能提供L2功能的系统都需要通过认证后才能在市场上销售,这标志着辅助驾驶的监管空白将被彻底填补。

此外,工信部9月还公布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规定每个车门(除尾门外)必须配置机械式外把手和内把手,并要求在电池热失控或碰撞等事故后,非受撞侧车门必须能在无工具情况下被机械开启。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截止日期为11月22日,新规预计在2027年生效。届时将成为全球首个针对车门把手的安全法规。

4N8ZHJCs.jpg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副主任王乃铝表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创新召回监管体系,建立并推动实施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企业报告制度,汽车远程升级报告制度,试点开展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近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研究起草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规范宣传的通知,将进一步规范虚假、夸大宣传和非理性竞争等问题的监管。建立缺陷召回和技术标准研制工作机制,将召回监管中发现的共性的缺陷问题,及时研究转化为标准要求,从源头上控制创新设计带来的潜在安全隐患。

王乃铝表示,截至今年9月,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3230次,涉及车辆1.2亿辆,其中受市场监管总局调查影响召回的有652次,涉及车辆6378.86万辆,占召回车辆总数的53.18%。2024年因辅助驾驶系统问题召回的车辆有255.61万辆,占全年召回数量的23%。

王乃铝指出,提升质量,保障安全,归根结底是要靠企业。他也向汽车行业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做安全底线的守护者,杜绝牺牲安全性换取上市速度的短视行为;二是做合规经营的示范者,更要做诚信宣传的引领者;三是做产业生态的共建者,更要做标准落地的执行者。

1iv3mqNf.jpg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苗圩建议,我国要加快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的管理体系,压实企业的主体责任,推动形成社会共识与法律保障,同时要清晰地向外界传达智能网联汽车的功能边界与正确使用方法,增强社会认知度,减少因误解或误操作引发的安全风险。

苗圩表示,与人类相比,机器驾驶本质上具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着固有的能力局限。机器驾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规则遵循与行为一致性、不受生理与情绪因素干扰、数据驱动与持续进化潜力。

“机器能够严格遵循道路交通法规和标准化操作程序,在处理重复性任务时保持高度一致,有效避免因人为疏忽或随意性引发的错误。同时,机器认知能力随着数据积累和算力提升而同步增强,在持续学习框架下,其驾驶策略可通过海量数据训练不断优化。”苗圩说。

但他也强调,机器驾驶一方面要应对“长尾场景”的能力不足的问题,比如面对训练数据中没有充分涵盖的罕见场景,机器的决策系统可能因为缺乏先验知识而失效;另一方面,还要面对感知与认知的固有局限,比如机器的环境感知依赖传感器数据与预设算法,容易受到传感器噪声、模型偏差等影响。“同时,机器驾驶的黑箱效应也带来不可控风险。”

0评 我来评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