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于武接受大公网记者专访 秦占国 摄
大公网1月6日讯(记者秦占国、马琳)近日,受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逾500位行业专家研究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正式对外发布,描绘了中国汽车产业技术未来15年发展蓝图。这样一份《路线图》能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怎样的改变?对此,大公网记者5日专访了这份《路线图》的操盘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他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在经历了15年快速奔跑后,如今正迎来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够在“电动+智能”方面有所作为,中国汽车产业有望弯道超车,实现几代人的“汽车强国”之梦。他还呼吁本土汽车企业要学习华为,积极走出去,以大视野战略布局国际市场。
2016年收官,中国汽车市场产销继续保持强劲增长,预计全年汽车总销量超2700万辆,将连续八年问鼎世界第一。面对如此成绩,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直言“非常精彩”。但同时,这位在中国汽车产业奋斗了50年的老汽车人也清醒地看到,当今汽车产业发展受能源、环境、拥堵、安全等制约日益凸显,由内燃机书写的130年汽车史或将迎来终结篇,世界汽车产业正处于新技术革命与转型升级的历史交汇点,而能否把握住这次变革的风口期,关乎中国汽车产业能否实现弯道超车。
汽车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也是制造业强国的载体与抓手。自50年代中国第一辆自制轿车呱呱坠地,到90年代轿车开始进入百姓家,到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跃居世界第一,再到如今年汽车产销量占世界三成,中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一路走来十分不易,但大而不强的现状一直没有改变。
为了能更好地引导产业发展把握机遇、圆几代人的“汽车强国”梦,付于武通过各种努力,组织了逾500位行业专家,研究编制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为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勾勒了未来15年发展蓝图。
《路线图》提出的总体发展目标是:至2030年,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先于国家提出的“2030年达峰”的承诺和汽车产业规模达峰之前,在2028年提前达到峰值;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初步实现电动化转型;智能网联技术产生一系列原创性科技成果,并实现有效的普及应用;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成熟,具备国际竞争力。
付于武表示,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正在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低碳化包括改善传统动力总成技术,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目前用电动机替代内燃机是新能源主要发展方向,而智能化则主要指车联网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
付于武指出,“电动+智能”或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突破口。一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2016年全年产销量有望达到50万辆,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电池技术也处于世界第一梯队;同时,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发展根基深。他相信,通过“政产学研”全方位发展,发挥中国协同优势,按照既定路线图走下去,中国一定能从汽车大国实现向汽车强国的跨越。
培育中国车企的华为
除了顺应时代潮流、探索产业新方向,付于武指出,中国汽车产业必须加强国家化进程,思考如何建设像华为一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汽车品牌。付于武说,国际汽车市场是各国汽车产业的必争之地,中国汽车产业也应该下大力气去争夺。目前,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汽车出口量均占产量的50%以上,发展中国家巴西占20%、印度也有13%;然而,中国去年2700多万辆的汽车产销量,出口竟然只有区区70万辆。
上述数据显示出中国汽车产业的出口困境,这背后其实是中国本土车企国际化进程缓慢。付于武表示,中国车企的海外战略,不能只盯住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必须要有大视野,要有充分地自信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以打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为目标。
他建议,中国本土车企的国际化之路,一方面可以考虑在海外建厂,通过聘请海外专业人士,有针对地生产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通过海外市场成长驱动中国车企的技术水平及服务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海外并购等渠道,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
此外,付于武强调,中国车企也必须脚踏实地,在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上多下苦功夫。他指出,华为之所以能够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是因为它能够耐下心做好产品,每年超过10%的研发投入,是华为能够行程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反观中国不少车企,研发投入每年才2%,这如何能够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只有加大研发投入才能获得核心技术,从而站在产业尖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