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8日至9日,第十三届国际汽车变速器及驱动技术研讨会(TMC)在上海召开,这是TMC规模最大的一届盛会,本届会议有60场最前沿和最核心的技术演讲及2场热点问题高层互动论坛,同期展览展示了近80家知名动力总成、零部件公司最新技术及产品,有1000多位来自整车、变速器及驱动总成、零部件和工程咨询等公司的代表参会与参观展览。
在7月8日的开幕论坛上,浙江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乘用车动力总成专业委员会(SCP)理事长王瑞平发表了《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的动力总成转型的思考》的主题演讲。
王瑞平牵头组建了吉利动力总成研发中心,带领团队通过国际合作开发了一系列动力总成产品,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制造基地以实现量产。她负责开发的动力总成平台,实现了单一平台覆盖传统燃油、轻混、深混、插电、增程等5种技术路线,并兼容甲醇等代用燃料,荣获2020年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王瑞平在演讲中表示,未来的能源结构中看,可以看到会由电能、氢能、电子燃料、生物燃料多种清洁的能源载体构成,把这些能源与各种形式的电气化应用相结合,我们相信这是实现碳中和一个非常显著的有效的关键路径。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环境大战略背景下,未来10-15年传统出行动力必须电气化转型升级,要通过内燃机高效化,动力总成电气化,实施包括燃油、甲醇、氢气等多样燃料的多元化战略,来推动汽车行业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
能源结构决定汽车行业应发展多种技术路线
根据乘用车动力总成专业委员会的研究数据,中国碳排放的行业分布中,电力部门占比最大,达到了40%,与交通相关的碳排放大约只占9%。在电力行业,中国目前的火力发电占比高达70%,而且煤电占火电的比例达到66.5%。相比而言,日本的火电占整个电力的75%,其中,煤电只占所有火电的30%左右,而欧洲的火电只有45%,其他更多的是清洁能源发电。
由于中国大部分的汽车仍然是传统内燃机汽车,而电动汽车使用的大部分电力来源并不清洁,电动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排放并不低,因此,基于当前的能源结构,王瑞平认为中国应该采取混动、电动和清洁燃料多元化发展的路线。
2020年中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只有199台,相比于欧美这些发达国家而言我们还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预计未来达到500台是有可能的,这就意味着汽车行业的碳排放还会继续增加,减排任务非常艰巨。
根据IHS的预测,2028年中国市场上仍有70%车辆将搭载内燃机,因此,燃油车的低碳化就必须要实现动力系统的高效化和电气化,这是中国汽车行业实现碳达峰的关键举措。
乘用车2030碳达峰可行
王瑞平表示,按照现有的政策场景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的目标要求,从乘用车的保有量、报废量和新车销量对二氧化碳增减的影响进行测算发现,随着高排放的老车型逐渐淘汰和低排放新车型的投放,汽车尾气排放的减碳步伐在加快。从2021年882万吨到2025年156万吨,到了2030年接近于零,也就是说达到峰值后出现拐点。未来新投产的汽车的油耗法规越来越低,减排非常显著。而且,老旧车型的淘汰现在看来也越来越加快,因为车辆的更新周期在缩短,老旧车型每年的淘汰率现在是3%,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保有量的4.5%。
不过,从车辆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车辆周期和燃料周期)来看,不同的能源驱动的车辆,车辆周期和燃料周期的碳排放总量比例也会有所不同。
电动车的车辆周期碳排放的占比实际上是比较高的,当然总量是低的,只是制造过程电动车的车辆过程比传统车制造过程整个碳排放占比是更大的。混合动力和电动车的生命周期碳排放基本上是接近的,对于M1类的燃油车、混动车和电动车,对NEDC工况下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行测算发现,和BEV排放相比,HEV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0%时,两者的排放是接近的,HEV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5%时,HEV的碳排放就会低于BEV。
燃油车减排必须加快动力系统高效化和电气化
基于以上事实,王瑞平认为,对于未来仍占主要市场份额的燃油车的减排来说,必须要加快动力系统的电气化和高效化。因为在车辆整个生命周期中,燃料使用周期的碳排放占比最大,而随着传统燃油车节油技术的发展,燃油车的油耗和排放都在快速下降。过去10年,单车油耗平均降低了1.6升,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了45克,减排效果非常明显。因此,面向碳达峰目标下的乘用车的减排关键是减少燃料的使用。
如果按照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设定的减排目标,到2030年,内燃机的高效化和电气化将会带来比2019年减排近1亿吨以上的结果,也就是占汽车行业总体减排目标的70%,而电动车占30%。也就是说,市场上主流的燃油车必须要按照现在既定的目标要进行持续的优化向混动转型,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才有可能落地。
除了通过降低油耗减少传统燃油车的燃料使用以外,王瑞平还建议应该深入研究推动清洁合成燃料技术也就是E-FUELS的使用,首先可以采用可再生电力、生物质能源制备低碳、可再生的绿色甲醇,其制备过程不产出二氧化碳反而在吸收二氧化碳,并且,甲醇易于存储和运输,从能源的战略安全角度来说,甲醇作为替代燃料也应该成为中国的一种战略性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