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工信部联合农业部、商务部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推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并规定此次活动时间从7月持续到今年12月。
与过去汽车下乡国家财政直接进行补贴不同,这次新能源汽车下乡由地方政府发布本地区支持政策,参与活动的车企对相关车型进行优惠。这意味着在此次新能源汽车下乡中,企业将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据了解,目前已有北汽新能源、长城、比亚迪、五菱等十家车企的16款新能源车型参与进来,每款车型优惠力度从2000-8000元不等。
从《通知》可以看出,这次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既有政府支持又有企业让利,理论上它将带动农村地区的汽车消费。然而,《通知》的可操作性受到质疑,有业内人士指出,农村地区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前仍有一些障碍因素的存在,如果没能解决可能会影响活动的预期效果。
应用场景匹配吗?
据《通知》内容,此次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首场将在山东青岛进行。这不让人意外,毕竟山东是全国低速电动保有量大省,如何逐步取缔低速电动一直是主管部门“头疼”的问题。
补贴后几万块的电动汽车看上去将是低速电动的完美替代品,但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其生产生活往往是连在一起的,企业“现成”的新能源车型能否满足农村市场需求还有待商榷。
从参与此次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车型来看,基本上是价格在10万以内的微型电动。北汽、长安等车企不仅给出优惠的促销价,还推出低速电动置换等各种补贴,预计到手价最低可到3万-5万元左右。
对车企来说,这已经是很有诚意的价格。而对于侧重生产需要的农村居民来说,微型电动不够载货;对于侧重出行需要的乡亲来说,它又没有万元内的“老年代步车”来得低价。且农村地区基建并不发达,购车之后可能要面对充电难的问题。
另外,购买电动车后要涉及到上牌、保险、维护等费用。而目前农村地区,年轻劳动力外流,中老年人群占比较大,购买新能源汽车从考取驾照再到上牌、保养等一系列程序足以让他们“望而生畏”。
诚然,农村市场除了中老年群体还有年轻的家庭用户,他们的第一辆车需要满足出行、通勤等需求。和电动车相比,汽油车对他们更有吸引力。
抛开充电等配套设施的问题,10万块以内的汽油车从自主品牌到合资品牌都有很多选择。且各大车企的经销商网络越来越发达,渠道优势上汽油车比电动车更强。另一方面,近几年来,低端汽油车的价格在不断下探,5万-10万元就能买到看着不错的一辆。对于农村这样欠发达地区的居民来说,价格是购车的首要考虑因素。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要想充分挖掘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首先要开发适合农村的差异性产品比如微型皮卡或者内部座椅可以放倒的车型。
性价比如何权衡?
除了应用场景的问题,农村地区复杂的路况,对车辆耐用度较高的要求也是车企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比如有的农村地区需要经常涉水,有的山地地区需要经常爬坡,或者有的地方不像城市路况好等等,这些对电动汽车的性能都是考验。加上低端电动车普遍车型小,可搭载的电池也少,耐热耐冷性较弱,在常年温差比较大的地区更易出现“趴窝”或动力不足的现象。
这就意味着,企业既要兼顾低廉的价格还要保证电动车性能,做到这点实在难。
对车企来说,几万块的定价加上各种优惠利润空间已经很有限。如果失去一定的利润空间,车企的促销战无法一直打下去。倘若未来新能源汽车下乡成为长期的战略,那么对车企来说,在性能与利润之间的权衡将是个问题。
而且电动汽车虽然用起来便宜,但其维修成本普遍比燃油车高,更别说更换电池这样的核心零部件了。如果农村消费者在购买几年以后还要再花大价钱去换电池或者其他维修,这显然是不划算的。
地方买单或助长“地方保护主义”
最重要的是,在此次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中,国家财政的“退出“,可能将助长地方保护主义。
本次下乡活动是“中央请客,地方买单“即各地方的购车补贴由地方财政支出。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出台之前,各地已经有补贴新能源汽车的政策。重复的补贴一定程度上会给地方财政增加压力。且新能源汽车下乡的地区多为财力较弱的地区,长远来看,这很容易助长“地方保护主义“。
这种顾虑并不是没有依据的,在前两年汽车下乡的活动中,有的地方甚至规定农民购买的车型必须是本地出产的产品,或者政府补贴向本地企业倾斜。汽车下乡在一些地方被缩小为“省产车下乡”。
业内人士表示,地方保护主义不利于市场公平良性竞争,甚至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如果有些地方没有参与的车企,可能会出现地方政府在新能源汽车下乡中不作为。
总体来看,农村市场广阔且消费潜力大,但机遇与难度并存,它目前尚存在一些“痛点“未解决。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不能仅靠一场活动,还需要各方面的持续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