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丰田发售第二代MIRAI
12月9日,丰田汽车公司宣布,FCEV(燃料电池汽车)“MIRAI”全新换代,并上市销售。5款车型售价区间为710-80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4.5万-50.5万元)。相比第一代车型,新Mirai的起售价降低了3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88万元)。
第一代MIRAI于2014年上市销售,划时代地成为了世界上首批量产的FCEV。相比第一代车型,全新MIRAI拥有动人心弦的炫酷外观设计和FCEV独具的高品质驾驶感受、以及领先的安全性能。续航里程由650公里提升至850公里,电机输出功率由111kW提升至134kW。燃料电池电堆输出功率密度由3.5kW/L提升至5.4kW/L。
点评:第二代MIRAI的性能更强、售价更低,毫无疑问产品力是非常强大的,现在的唯一问题是用户和市场对氢燃料电池的接受程度。
2、摩根大通称特斯拉被严重高估 目标价90美元
摩根大通认为,无论从何种估值角度,特斯拉目前的股价都严重高估。其给予特斯拉低配评级,目标价格90美元,这较公司目前604美元的市场价格有85%的下跌空间。
特斯拉今年业绩超预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公司环保积分的销售,但这与电动车的长期销售驱动因素无关:多个国家已暗示将在2035年禁售新的内燃动力汽车,届时环比积分销售对车企影响将明显减弱(传统车企在这之前就必须完成转型)。
摩根大通指出,目前特斯拉市价背后所反映的乐观情绪同样让不安。市场对于特斯拉总销量接近丰田和大众的总和,利润率却能达到后者2倍的未来假设过于乐观,这显然忽视了公司所面临的具体执行风险和新进入者的竞争压力。除非公司在其他多个领域(诸如太阳能、火箭等)出现重大突破,目前公司的高估值显然不可持续。(新浪财经)
点评:不论用哪种估值标准衡量,特斯拉的股价毫无疑问存在巨大的泡沫,问题是这个泡沫何时破裂。
3、亿纬锂能将引入战投SKI
国内锂电龙头企业亿纬锂能将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引入韩国动力电池龙头企业SKI作为战投。12月9日,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为谋求更大的发展,公司拟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引入韩国SK革新株式会社作为战略投资者,公司与亿纬集能、SKI签署《债权转股权合同》,与SKI签署《亿纬集能合资经营合同》。
SKI行使转股权时,以其对亿纬集能享有的现金贷款债权作为出资,取得亿纬集能49%股权,公司同时放弃优先认购权。SKI行使转股权、成为亿纬集能股东后,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双方在技术、市场、管理、供应链等方面的协同效应,提高亿纬集能在国内外软包电池市场地位、发挥领先优势,优化亿纬集能财务结构。
点评:正如亿纬锂能公告所言,与SKI签署《债权转股权合同》和《亿纬集能合资经营合同》,有利于公司优化财务结构,充分发挥双方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深化协同效应,不断提升公司软包动力电池产能及技术能力,以使亿纬集能在国内软包电池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4、比亚迪申报多款DMi车型
12月8日,工信部发布新一批《公告》,秦Plus、宋Pro、宋MAX等多款比亚迪DM-i平台车型在列,这也是比亚迪DM-i平台车型首次进入工信部公告。其中,秦宋全系车型搭载相同的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发动机最大净功率为78kW;全系车型搭载磷酸铁锂电池;低配车型均使用峰值功率132kW的永磁同步电机,高配车型均使用峰值功率145kW的永磁同步电机;全系车型均使用博世所生产的IPB系统。
从《公告》信息看,DM-i系列车型至少具有:低油耗、低成本、长续航以及较强劲的动力等核心优势。(安信证券)
点评:正如安信证券所言,考虑到DM-i系列车型成本下降较多,预计比亚迪DM-i系列车型定价区间为10-20万元,与此价格区间的热销燃油车型相比,比亚迪DM-i优势明显。预计这些车型上市后有望给比亚迪贡献显著的销量增量。
5、宁德时代钴锂原料采购透明化
据高工锂电报道,宁德时代与供应链分析专家RCS Global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确保宁德时代负责任地采购钴、锂和石墨等原材料,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展至铝、铜、镍和锰等领域。
根据协议,RCS Global将对宁德时代的材料供应商进行审计监督,评估这些供应商的原材料生产供应是否符合环境和人权要求,共同推进负责任的供应链可持续发展。RCS Global开发的综合系统可以跟踪次级供应商、精炼厂、冶炼厂、矿山和回收商对可持续发展标准的遵守情况。
点评:很多汽车主机厂都对其动力电池供应商提出了保证原材料采购生产透明、负责任、符合道德标准的要求,宁德时代此举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当然,宁德时代对其钴锂镍以及石墨等原料供应商在产品生产供应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也是对中国锂电材料供应链提出的巨大挑战。
6、恒大汽车多项举措回应外界质疑
恒大汽车近日通过多项举措来回应外界对其造车的新一波质疑。12月7日,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造访恒大全球电池研究院,并视频连线位于大阪的电池研究院日本分院,向外界展示恒大动力电池科研团队的实力。随后发布了恒驰1路跑视频和恒驰1的内饰官图。
点评:汽车媒体对恒大造车的目的、方法的质疑似乎是根深蒂固的,果不其然,恒大最新的这波操作引起了新的质疑,尤其是恒驰1的路跑视频。估计只有恒大汽车上市销售并获得可观的销量才能逐渐打消这些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