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宝马集团2021上海车展参展阵容曝光
宝马集团宣布将以创新旗舰车型BMW iX领衔,在即将开幕的2021年上海国际汽车展览会上为中国市场带来多款重磅车型。同时宣布全新BMW M3四门轿车、全新BMW M4双门轿跑车、创新BMW X2曜夜版/锋芒版、以及新一季MINI三门版、MINI五门版以及MINI CABRIO敞篷版的上市。
宝马还将在本届上海车展上全球首发全新BMW iDrive,开启未来豪华出行更人性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交互体验,展示该集团坚定地以数字化创新迈向未来的决心。
点评:BMW iX的发布将是宝马百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传统汽车向智能电动车进化的过程中,面对未来出行的激烈竞争,宝马要如何应对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势力以及奔驰等老对手的挑战,此次上海车展宝马集团即将释放的信息非常值得关注。
2、理想汽车计划融资7.5亿美元
理想汽车(LI.US)昨日宣布,公司拟发行本金总额至多达7.5亿美元、2028年到期的可转换优先债券。债券的初始转换率,利率及其他条款尚未最终确定,将于票据定价时厘定。同时,公司计划给予初始购买者13天选择权,可购买本金总额至多1.125亿美元的债券。
理想汽车计划将此次发行的净收益用于新车型的研发、领先技术的研发、营运资金和其他一般公司支出。
理想汽车股价昨日收报25.53美元/股,上涨2.37%
点评:理想汽车即将开发全新的纯电车型、加强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都需要大量资金。届时可以观察此次可转债的认购情况来判断市场对其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
3、小米汽车首款车型将于三年后推出
4月6日,在小米召开的米粉“Open Day”上,小米集团CEO雷军透露,小米首款汽车可能是一款轿车或者SUV,或于3年后推出,而小米汽车的售价售价10万-30万。
不过,雷军透露的这些信息的依据都来源于其在个人社交媒体上所做的问卷调查,并不能完全代表小米集团对于其汽车产品的定位。雷军的调查显示,有45%用户希望小米首款车是轿车,40%用户希望是SUV,而价格区间大部分用户希望是10-30万元的价位。
点评:雷军的这个调查没啥含金量,甚至可以说是乏善可陈。一个新品牌推出的首款车型不是轿车就是SUV,不可能是其他车型。至于推出时间,现在开始立项,出产品最快也得3年。至于价格区间,10-30万元有点宽泛了。预计他此次释放这些信息也是进一步观察公众的反应。
4、新华社评特斯拉采集车内隐私数据
新华社旗下新媒体平台@新华视点昨日评论称,车内隐私不是你想采就能采。评论表示,近日,特斯拉车内摄像头拍摄高清画面再度引发舆论热议。车内安装摄像头或许客观上在保证驾驶人和车辆安全等方面可以带来不少便利,但无论是什么程度的便利,都绝不能以随意让渡个人隐私和信息为代价。车内摄像头是否必须默认出厂时即安装、安装后是否需要消费者签订同意书才能启用、启用时是否可以一次授权而不是长期授权,这些都需要企业说清楚。特斯拉们应该明白,车内涉及到的隐私不是你想采,就能采!
点评:官媒越来越多的对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行为发声意味着特斯拉在中国的蜜月期正在逐渐结束,而官媒频频发声的背后,是监管部门也在加强对特斯拉的监管。特斯拉要想在中国获得更好的发展,应该以更加负责任的态度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回应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的关切!
5、传滴滴启动造车项目
@晚点LatePost 微信公众号昨日报道称,从多个独立信源处获悉,滴滴开始启动造车项目,负责人是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他也是滴滴与比亚迪联名发布的定制网约车 D1 的首席产品官,目前团队已经开始从车厂挖人。
报道还称,一位知情人士称,曾任蔚来汽车用户发展副总裁的朱江可能会加入滴滴。朱江有多年车企经验,先后在华晨宝马、雷克萨斯、蔚来、福特中国等公司工作。造车新动向之外,从滴滴内部获悉,其自动驾驶子公司计划在自研以外尝试新的路径,并开启新的自动驾驶卡车业务。
滴滴未置评,不过,福特方面已经否认朱江加入滴滴的消息。
点评:智能电动车行业最近很热闹,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纷纷下场造成,但滴滴如果也参与造车,其影响还是会有很大的不同。在很多传统车企的认知里,在未来的出行产业格局中,传统的汽车OEM将沦为滴滴这样的出行公司的供应商,所以车企才会积极探索布局出行业务。但如果滴滴也亲自下场造车,并且获得成功,那将极大的改变未来的竞争格局。
6、美国提高电动汽车激励至1万美元
据外媒报道,美国针对电动汽车的激励将从7500美元增加到1万美元。
3月3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匹兹堡发表演讲,宣布2.25万亿美元的基建和经济复苏计划。未来8年,美国政府投资1740亿美元,加强电动汽车供应链、为消费者购买美国国产电动汽车提供抵税优惠、资助地方政府2030年前在全美安装50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完成联邦政府车队和全国20%校车“油换电”的目标。
点评:欧洲已经增加了对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补贴,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目前落后于中国和欧洲,提高补贴额度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