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一辆停放中的蔚来ES8“冒烟” 原因待查
蔚来官方微博公布,2019年5月16日18时16分,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安礼路附近的一台蔚来ES8出现冒烟情况,消防官兵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将烟雾扑灭,现场未出现人身和其他财物损失。车辆出现烟雾原因未明。蔚来已经启动调查,待原因查明后将及时进行公布。
车主Zoey's mommy在蔚来APP上发文介绍了事情经过:车子没有改装,之前都正常行驶,已在车库停了4天(插着没充电)。这次事件,车子没有起火燃烧,只是产生了非常多的烟,听说来自电池——具体原因未明。
18:23,接到蔚来客服电话,告知:后台收到我车子的报警,出现故障;打开APP显示断网;客服安慰我也许只是小故障,会派专员迅速去现场查看。
18:27,再次接到客服电话,告知已安排专员出发;之后我赶到车库,发现浓烟已经充满整个地库,小区物业保安试图进入地库查看,但烟实在太大,什么都看不见。
18:40,消防车赶到,我离开,因为已在微信群跟蔚来工作人员沟通好了,交由他们处理——现场浓烟很大,我既帮不上忙也不想添乱(那时在微信群已被告知10分钟后,蔚来工作人员会到达现场,庆华总在蔚来发现险情的第一时间已被拉进微信群)。
19:30左右,我被物业通知到现场做笔录(其实是消防队要跟我明晰权责);在现场见到了庆华总,跟我抱歉,让我别担心,告知事情全权交由他们来处理。
再之后就是消防的现场灭烟工作完成、跟蔚来团队的车辆交接,车子拖出地库已经快10点(由蔚来团队完成),同时我拿到了一辆ES8的代步车,以保证不影响接下来时间的车子使用需求。
点评:对这起事故,蔚来处理得很及时、服务很到位,车辆发生冒烟时系统也监测到了。令人疑惑或者是不安的是,正如车主所言“地库口的商铺店主说下午4点左右已经闻到了气味,那时候没看到烟(物业说大概6点看到很多烟),所以应该是2个小时后蔚来后台收到车子报警——这个时间是不是有点长?”
2、特斯拉更新电池软件 以提升安全性能
从美国时间本周三开始,特斯拉将向全球Model S和Model X推送电池软件升级程序,以修订充电和热管理设置,改善电池保护和寿命。最近一个月内,中国内地、美国和香港接连发生三起Model S自燃事故。自2013年以来,特斯拉汽车发生的起火事故至少有14例。
点评:特斯来不仅要提升安全性能,更要以一种更加端正的态度对待自己频发的自燃起火事故,简单来说至少要做几件事,公布每一次事故的调查结论(哪怕是自己调查的);向用户致歉;马一龙不要再拿电动车比燃油车安全为自己辩解。
3、比亚迪秦Pro EV超能版上市 补贴后售14.99万-19.99万元(阅读原文)
5月16日,比亚迪秦Pro EV超能版在北京正式上市,新车共有3个续航版本,其中工况续航520公里的高功率高续航版补贴后售价为18. 99万-19.99万元;工况续航420公里的高功率版本车型补贴后售价为16.99万-18.99万元:工况续航401公里的标准版车型补贴后售价为14.99万元。秦Pro EV超能版在驱动电机功率上比秦Pro EV提高了15kW,最大功率可达135kW。
而针对北京这个全国最为重要的纯电动汽车市场,比亚迪此次也极具诚意,秦Pro EV超能版中高功率高续航版车型和高功率版车型在北京的终端售价全面降低1万元,并推出售价为14.99万元的超能北京版车型,同时还为用户提供7重购车礼。
点评:车是好车,但一点也不便宜。一台紧凑型轿车卖这么贵,如何与燃油车竞争?
4、car2go或并入蔚星科技,由吉利与戴姆勒联合运营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戴姆勒旗下的汽车共享业务car2go在重庆已经停止运营,北京的多数站点也处于无车可用的状态。有媒体猜测,戴姆勒旗下两大出行业务car2go和Car2Share可能都将并入吉利和戴姆勒新成立的合资公司蔚星科技。
5月9日,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戴姆勒旗下移动服务公司Daimler Mobility Services GmbH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蔚星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
2016年4月,戴姆勒就将其自由流动式汽车共享品牌car2go引入重庆。随后,戴姆勒还成立了定点取还车的出行品牌Car2Share随心开。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杭州等地提供出行服务。
点评:戴姆勒自己玩不转,并入蔚星科技后就行吗?BBA心心念念的高端出行市场到底有多大是个疑问。
5、有鹏出行在广州试运营 年底投入2000多辆定制款小鹏G3
5月16日,共享出行平台有鹏出行在广州上线试运营,运营的网约车为去年12月上市的小鹏G3,区别于交付给落订用户的常规版,该平台的车辆外观上具备统一高辨识度黑绿撞色拉花,智能人车互动方面也会加入网约车出行的定制化场景。
天眼查信息显示, 有鹏出行运营主体为广州易点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控股股东为小鹏汽车创始人兼CEO何小鹏,持股比例为80%。广州易点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5月,定位是基于高品质新能源智能汽车开发的互联网出行平台。这也是造车新势力中首家以自建平台形式开展网约车服务的平台。
点评: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大多数汽车公司做出行都是不务正业,因为这并不是车企擅长的业务。但不做出行又不行,尤其是初创电动汽车公司,因为卖给私人用户的销量总体规模还是太小。